八一中文>都市现代>隋唐70年征伐高丽全录>第十五章 慨然抚剑
有他二人能被誉为战神呢?

中国历史上名将有两种,一种是个人武力值极高,可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斗将。程咬金、尉迟恭、秦叔宝都在此列,譬如前朝的史万岁,还有不久后闪亮登场的薛仁贵,都是这种以骁勇善战闻名的将领。而能被称为军神的,则偏重于统御之才,是能够独当一面,领军作战的统帅,他们擅长指挥、使用那些斗将,可以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似白起、韩信、卫青等都是这样的人中龙凤。

徐世勣是个富二代,虽然家财万贯,童仆众多,但他十七岁就参加了瓦岗军,很快成为瓦岗军首领翟让的心腹。

瓦岗军遇到的第一个强敌,是大隋朝名将张须陀。张须陀率两万军兵对瓦岗军进行围剿,翟让惊恐之下,企图逃走,被徐世勣予以制止。瓦岗军采取诱敌深入、伏兵袭击的战术,将隋军全部歼灭,杀死了张须陀。

后来杨玄感造反不成,兵败身死。李密加入了瓦岗军,徐世勣与与王伯当知道李密为天下英雄,一同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以招募豪杰,扩大影响。后李密自称魏公,大封官爵。徐世勣被授为右武候大将军,与左武侯大将军,大名鼎鼎的“飞将”单雄信并列。

徐世勣在洛水两岸几次大败王世充后,瓦岗军的势力达到顶峰,兵力多达20多万,却也是内乱之开始。李密摆下鸿门宴杀死翟让,在场的徐世勣也身受重伤,幸而王伯当及时喝止,徐世勣才得以保全性命。李密为稳定人心,把翟让的旧部,分别归属于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三人统领。

李密由于与宇文化及在童山一战打得两败俱伤,最后被王世充击败,只得带着残部归顺唐朝。李密投降后,徐世勣做了一件的事,更展现出他的高贵人品。

李密原来所统领的属地都是由徐世勣接管。徐世勣说:魏公(李密封魏国公)已经归附大唐,这里的人民土地,本来是属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出它们,就是借主公的失败而自己得利,自己邀功,这样求取富贵,我认为是耻辱。于是他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管辖的各州县名称、数量、军民户口,全部报告李密,再由李密自己去献给李渊,这样就都是李密的功劳了。

李渊听说徐世勣投降后没有奏表,只是写信给李密,颇感奇怪,后来知道徐世勣的本意,深受感动,说:徐世勣感怀主人的恩德、推辞功劳,确实是纯臣。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又加授右武侯大将军,赐姓李氏,从此徐世勣改名李世勣。

李世勣自从投身于唐王麾下,良将遇明主,战神光芒愈加耀眼,十余年人不解甲,马不停蹄,不断的建立战功,最主要的战绩有: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勣随秦王李世民大败宋金刚;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勣随秦王占领了虎牢关,击擒窦建德、降伏王世充。李渊论封李世民为上将,李世勣为下将;

武德五年(622年)三月,李世勣击败刘黑闼部将高雅贤;七月,擒获自称鲁王的徐圆朗;

武德七年(624年)李世勣和李靖两大战神完美配合,打败辅公祏,将其斩杀。

心怀野心,桀骜不驯的豪强军阀们,一个个被李世勣们剪除平定,辅公祏是中原最后一支反唐武装,从此之后,尘埃落定,大唐江山安固,四海升平。疆域之内10道、358州,1551县全部飘扬起了大唐旗帜。

内战结束后,对大唐帝国最大威胁变成了北方强敌突厥。在大唐立国的前10年,强大的突厥一直是把大唐按在地上摩擦,极其强势。

从武德四年开始,突厥连年大举进犯,杀害唐朝官员,掠夺人口和财富。大唐无力反击,只能任突厥骑兵再大唐国土纵横驰骋,靠卑词厚礼勉强应付。

由于不堪突厥骚扰,唐高祖李渊一度打算放弃长安,另建新都,包括太子建成,重臣裴寂等人也全都赞同。只有李世民极力反对,他说:北方部族侵扰中原由来已久,怎么能因为突厥扰边就迁都避敌,这样做岂不让后人耻笑?如果给我几年时间,一定能俘虏颉利可汗,献捷长安,假如做不到,再迁都也不晚。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对于这位刚刚登基的马上天子。突厥第一时间送来一份大礼,礼物有多大呢?二十万!颉利可汗率大军20万,一路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唐都长安城外的渭水,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震动。唐太宗被迫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好在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被太宗许以金帛财物,才领兵而退。

“便桥之盟”让李世民深以为耻。暗暗加紧整兵备战。他亲自垂范练兵,积蓄实力,整整卧薪尝胆了三年。

随着大唐国力逐渐强盛。终于在三年后派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统领六路大军,对突厥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帝国反击战。李勣被授为通漠道行军大总管,与李靖再一次完美配合,一举击败突厥。大唐与突厥30余血战的序幕从此展开,期间发生了无数令人荡气回肠的精彩故事,在下一部书里将会详细纪叙,敬请期待。

李勣的战绩灿若繁星,在这里不再一一冗叙,贞观十八年之前,李勣已经用无数胜利证明了他是大唐当之无愧的战神。遥远的辽东,是李勣从未涉足过的疆域。一个更加凶猛善战的新对手正在厉兵秣马,严阵以待,等待着这位战争大师去开辟一个全新的战场,施展平生才华抱负


状态提示:第十五章 慨然抚剑--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