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帝王收集公司>第一百六十四章 制作足球

第一百六十四章制作足球

魏宏业出了学堂,让等他的几个工匠把肥皂送到女子们住的地方,让那些女人试用一下。然后他拿了几块肥皂,往崔老夫人居住的木屋走去。

走到门口,一个侍女迎上来,笑着说道:“魏先生,老夫人不在屋里,她去种菜了。夫人和小娘子也跟过去了。”

魏宏业想想,就把肥皂交给了侍女,告诉了她使用方法,让她教老夫人她们试试效果。

然后他就往制衣作坊走去,想早点把足球做出来。

进了制衣作坊,他看到几十个妇女在忙碌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青小伙子迎上来,笑着说道:“魏先生,你有什么事情吗?”

魏宏业一看,这个有些瘦弱的年轻人是制衣作坊的负责人郭小二,他原来是崔家的仆役,因为聪明伶俐,被提拔为这里的管事。

魏宏业跟他说了来意,然后形容了足球的形状,和加工的方法。

郭小二有些不解的问道:“魏先生,这物件不就是鞠球吗?也没什么稀奇之处啊!”

魏宏业一拍脑门,自己怎么把蹴鞠的历史给忘了。因为喜欢足球,他对足球的历史很感兴趣。他以前看过资料,蹴鞠流传了两千三百多年,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

《史记》和《战国策》最早记录了足球运动的情况。《史记》和《战国策》记载都表明,在当时的齐国故都临淄,蹴鞠已发展成一种成熟的娱乐方式,而且在民间广为盛行。

秦统一六国后,蹴鞠运动一度沉寂。西汉建立后,又复兴盛。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中广泛展开,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很喜欢观看蹴鞠运动。《汉书》记载,汉武帝在宫中经常举行以斗鸡、蹴鞠比赛为内容的“鸡鞠之会”,宠臣董贤的家中还专门养了会踢球的“鞠客”(类似于今天的球星)。可见,在西汉时期,足球活动的社会面更为扩大了。

由于蹴鞠运动的兴盛,汉代还出现了研究这项运动的专著,汉代曾有人写了一部《蹴鞠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育专业书籍,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班固在写《汉书·艺文志》时,把《蹴鞠二十五篇》列为兵书,属于军事训练的兵技巧类,可惜后来失传了。

西汉时期的项处是第一个因足球而名垂史册的人,不过他的经历却很不幸。《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

唐代的球体更轻了,可以踢高。球门就设在两根三丈高的竹竿上,称为“络网为门以度球”。在踢球方法上,汉代是直接对抗分队比赛,双方队员身体接触就象打仗一样。唐代分队比赛,已不是直接对抗,而是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者胜”。从足球技术来说,是一种发展。而间接对抗,从体力训练来说,却是足球运动的一个退步。

由于球体轻了,又无激烈的奔跑和争夺,唐代开始有了女子足球。女子足球的踢法是不用球门的,以踢高、踢出花样为能事,称为“白打”。唐代诗人王建有一首《宫词》说在寒食节这一天,宜春院的伎女以踢球为乐。唐太宗、玄宗都爱看踢足球,当时球门是“树两修竹,络网于上,以门为度球。球又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唐代不仅有了女子足球,而且有的女子踢球技术还很高超。

郭小二说道:“魏先生,你说的我们肯定能做出来。不过我以前玩过蹴鞠,有的鞠球是这样做的,用八片尖皮缝成圆形的球壳。球壳内放一个牛的尿泡,然后往里面吹气,成为充气的球。”

魏宏业很高兴,原来这个时代就有了能充气的足球了,我们的老祖宗们还真聪明啊!

魏宏业笑呵呵的说道:“你每样都做几个出来,然后我明天来取,有问题吗?”

“没问题,我马上就让人做,就是没有牛的尿泡啊!”

魏宏业想想,牛还要耕地,是不能随便杀了的。他忽然想起一个方法,就对郭小二说道:“这样吧,你去皮革作坊,让他们挑出尽量薄的鲸鱼皮,用来缝制足球。然后去食堂,如果那里杀猪,就把尿泡要来。”

郭小二答应下来,说一会就去。魏宏业看没什么事情,就回宿舍了。

第二天,*业安排好了窑厂和铁器作坊的事情,又带着工匠试验肥皂的制作方法,反复的试验,然后往里面加各种香料,想找出最佳的配方。

下午,他让工匠们继续试验,自己往制衣作坊走去。

到了制衣作坊,郭小二拿出了十几个圆球,有用布做的,也有用牛皮、鲸鱼皮、猪皮做的几个。

郭小二说道:“魏先生,这些都是我们试着做出来的,也不知道怎么样。你去踢几次,试试感觉,然后我们再改进。不过食堂没有杀猪,我们没办法做充气的球。”

魏宏业点点头,“这些球都做的不错,我马上就去试试,你留意一些,告诉食堂的人,如果杀猪,就把尿泡给你留着。”

两人又聊了一会,魏宏业就把十几个球放进一个大麻袋里面,背着麻袋向学堂走去。

魏宏业进了办公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四章 制作足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