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三国之帝国崛起>三百六十六章 军功改革

扶余的贵族们遭到一次惨痛的经历,虽然他们向往繁华富饶的长安,他们很想去,但是被强行抓去,这些人都比较痛苦了。、qΒ5。com/因为他们清楚,一离开就别想在回来了。即便回来,自己也不可能象以前一样那样威风了,这是注定的,扶余国变成了扶余郡,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他们是扶余旧有势力的代表,没有了他们,这扶余国就真成扶余郡了。奴隶贫民不会考虑这些政治问题,他们只关心跟着谁有饭吃。他们这些贵族才是扶余国的基石,可嬴啸强行抽离了他们。

长安,是个好地方,帝国广阔疆域的心脏。可将他们放在长安,那么不要几年,他们就会自己迷失在汉文明的魅力之下。忘记他们是扶余人,完全的融入帝国。扶余将消失无踪,除了一小部分人能记得扶余,扶余将成为尘埃。

可是眼下反叛?他们没有这个能耐,太史慈的大军就在扶余城中,想送死吗?除非你离开这里,到那广阔的草原之上去,那样才可以。可是在草原上就真的有可能吗?那一小部分人的下场是注定了的,大部分人还是顺服了,他们准备着家当,去长安,活在一个繁华精彩的地方总是好的。

现在嬴啸却在和田丰,陈琳议论这个九品中正制。这个是对于官员的改革方案,也是嬴啸早年听老爹说起过的事情。可是这个事情他老爹也是语之不详,现在嬴啸才和他们讨论了起来。只是按照嬴啸想法来的九品中正制却和历史上的九品中正制完全不一样了…

历史上的九品中正制,是为了拉拢士族门阀,稳固统治。而现在嬴啸却是着力打压门阀,使得门阀失去政治特权,这九品中正制也变的面目全非了。

现在嬴啸的选辟制度已经非常先进了。从他老爹开始,就着力进行教育。而现在大秦帝国的教育经费也是国库支出的第二强,各地学宫的兴建,就使得大量地寒门人才得以选拔,虽然做不到全民教育的程度。但是比以前却好的多了。

以往汉朝的的官员基本都是出身门阀的,并不单单是因为门阀势力强大,把持着相当地政权。寒门百姓子弟无法获得适当的教育也是一个重大原因,没有足够的教育,何谈才华,毕竟天生奇才那是很少数的人。

而嬴啸的学宫。却是一副有教无类的样子。他们收取着低廉的费用却在少学宫之中教授大量百姓寒门的子弟。优秀者选入太学宫,而在太学宫中能脱颖而出者才能得到郎官的身份。在得到郎官地身份之后,才有可能被朝挖予官职。当然嬴啸作为皇帝,他还有征辟的权力,但是这样征辟的事情却已经很少了。几乎所有地地方官员都是学宫出身,即便是投降的人,嬴啸也会将他们踢到学宫,走个过场,而后才能上任。学宫出身的人。往往会带有一个忠诚于帝王的教育。这个是时代局限性,木有办法的事情…

“你们说说,这个九品制度作为官员的头衔可好?”

田丰是何等的心思灵动。一听到这个问题,当即说到:“陛下,您这也是为恢复大秦的军功授爵制度做准备吧。”

“恩。不错。你看出来了。朕正有此意。”

“这九品制度。便是文官们地爵位吧。可是这样不妥当。”

“噢。孔璋。你说说看。”在有人地地方。嬴啸要保持帝王地威严。却不在称呼陈琳为师兄了。

“军功授爵。可以依照军功给予爵位地提升。但文官却不可如此。文官是看政绩地。是辅助陛下治理子民地。他们地品级早已经分好了。有古法可寻。贸然改变。结果难料。文官们不是武夫。他们更看重名声。所以这个九品制度应该和官衔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和个人结合在一起。”

“这有什么麻烦吗?现在九成九地官员都是学宫出身。孔璋你出面。难道会有问题?”

“这个倒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文官不同于武人。士兵地军功进爵。即便在军中地职位变动。可他们地军功爵却不会变动。文官却不好如此。应该随着官位地变动。同时进行品地变动。”

“那不是区别待遇了?不好,不好。”

“陛下,这九品制其实没有必要。”田丰考虑了一下也说话了。

“说说你的意见。”

“既然陛下已经决定恢复军功授爵制度。那么这些文官也可以一体对待。”

“文官又不上战场打仗。如何来的军功?”

“呵呵,这政绩也是军功。没有稳定的地方支持。军队的粮草辎重从那里来?难道让战士们饿着肚子,用拳头和牙齿去作战?孔璋兄,你这可就不对了。”

嬴啸想了一下,这田丰说的有道理。自己要将整个大秦变成一架巨大的战争机器,保持不断侵略姿态,让任何外夷不敢冒犯。那么这军功进爵是势在必行,那么这文官也不妨如此办理。

“恩,不错,元皓先生说地有道理。朕是打算恢复军功进爵,但是与前秦地制度略有不同。现在与前秦已经不同,前秦之时,百姓疲惫,生活无着。军功进爵是他们最快捷的生存道路。而现在,我大秦依然中兴。百姓虽然说不上富庶,但是起码已经能吃饱肚子。这也是朕一直在考虑,迟迟不推行军功进爵地原因。”

“陛下不必担心。陛下长说,随着时代的变革,制度也要作出响应的变革。那么变革就需要符合时代的特征,好的旧制度不一定就适合现在。”

“好了,好了。元皓,你怎么也说


状态提示:三百六十六章 军功改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