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晚明之帝国风云>第114 退位 二

第114退位(二)

泰武三十五年,麦彰祖两届首辅十年期满。

秋季内阁照例推选,奉行折中主义、妥协主义、和谐主义的何元凤登台秉政。

何元凤是内阁有名老好人,和和气气谁也不得罪,无功劳也无差错。与此同时,郑义曾经关注过的艾延恩开始闪耀光芒。艾延恩鸿胪寺少卿升职为鸿胪寺卿,视野广阔的艾延恩抓住郑义改组中华联邦帝国机遇,大刀阔斧改造鸿胪寺,令清水衙门似的鸿胪寺摇身一变成为维持帝国中央与边疆六藩国联系的要害部门,跨过外交部职能,直逼标准时空里美利坚国的国务卿。年纪轻轻的艾延恩,亦借势扶摇直上成内阁排名第五的辅臣。

案,帝国内阁有辅臣、阁臣之别,如果类比标准时空共和国政治局,阁臣相当于委员,而辅臣相当于常委。

艾延恩家世绚灿又是皇太子郑文清近臣,再摊上何元凤老好人首辅,本届内阁充满了艾延恩的艾氏风格。艾延恩拥有广阔视野,一心要把中华帝国更名为世界帝国、全球帝国:“东商大洋不知华服,昆仑泰西未闻圣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言欲与谁说!堂堂中华岂可局限九州一隅,而令蛮夷蔑视我为夜郎哉?”

泰武三十七年,何元凤辅政第二年,就在艾延恩撺掇下向周边列国发出声音,将东南亚列国、日本及西域等地宣布为边疆花园。边疆花园的意思,就是帝国需要委任园丁精心看管,及时拔除杂生野草,勿令滋生蚊虫害人。不久,艾延恩又仿照藩国协商体系,以缉捕海盗名义引导鸿胪寺组建国际联盟,包含帝国七邦、日本、缅甸、暹罗、南掌、真腊、高平(越南莫朝高平政权)、北河(越南后黎朝郑氏政权)、南河(越南后黎朝阮氏政权)、占婆等十六成员国。

……

内有士林议会诱饵钩钓地方豪强,外有国际联盟纷纷扰扰,郑文清太子监国位置渐渐坐稳。

悠悠十年,转瞬即过。

泰武四十五年春,郑义皇后艾麦麦夜间心脏病突发猝死,时年65岁。

郑义送丧回返洛阳皇宫,三分惆怅七分寂寥,开始着手退位诸事。

可惜,当年秋季内阁照例推选忽然别生事端,令郑义异常郁闷。何元凤两届首辅十年期满,57岁之龄的艾延恩向内阁首辅宝座发起冲锋。或许艾麦麦猝死令艾氏渐露颓容,或许朝臣默契阻击艾姓权臣,或许内阁辅臣害怕郑文清再犯文青病,支持艾延恩登台秉政的阁臣竟然不满半数。艾延恩与其竞争对手皆无明显优势,争着争着突然像标准时空全民大选那样互相攻讦揭短对方老底,闹的舆议哗然,内阁威严堕落到低点。

郑义一则感伤艾麦麦离世,二则保证郑文清顺利接班,暗中助推艾延恩一把,将他捧到首辅高位。

泰武四十六年秋,郑义宣布退位,令已监国十四年的郑文清正式端起皇冠。郑文清即位当月,宣布明年改元文周,寓意重建姬周天子诸侯文化体系。

泰武四十六年,即为西历1680年。

朱明崇祯三年到泰武四十六年,西历1630年到1680年,郑义不知不觉已经在本时空寄居五十年。

五十年励精图治或者说顺水推舟,两代人心变幻,帝国已经跨入工业国门槛,满地工厂以及环境污染,有人哭,也有人笑。泰武三年一统中原时,帝国人口粗估约1.25亿,年财政收入约万银圆;泰武四十六年谢幕时,帝国内陆人口粗估约1.46亿,六藩国与殖民地人口粗估约2000万,合计1.66亿,年财政收入约1.26127亿。最令郑义关注的铁路数据,从零起步,到了泰武四十六年,帝国内陆已经修了3.5万公里的铁路——单论铁路里程,相当于标准时空共和国1963年水平或印度1898年水平。

简单对比,即可得出帝国粗糙的大概印象:或许内部忧患不断,整体却在高速攀升。

……

郑文清继嗣称帝当年,帝国就迎来边疆挑衅。

边事来自西部的准噶尔汗国。

西历1640年,瓦刺准噶尔部编纂文字,制定法典,建立汗国。彼时,位面基地尚无解锁铁路科技,西域道路险远,远征准噶尔汗国成本高收益少,郑义遂对其采取无视放任态度。准噶尔汗国四传至噶尔丹执政,和标准时空历史里一样,异路同归走向南征北伐扩张之路。

自从噶尔丹继承汗位,准噶尔汗国与朔北藩国多有摩擦,常常借助优势骑兵蚕食朔北藩国边缘附庸部落。

泰武四十五年左右,叶尔羌汗国内部纷争,白山教派寻求帝国外援未果,调头投靠准噶尔汗国。噶尔丹乘机率兵攻灭叶尔羌汗国,如果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坐揽美洲南洋万里江山的帝国内阁毕竟很难贪恋西域不毛之地。可噶尔丹见帝国对他兼并叶尔羌汗国毫无反应竟然滋生野心,带兵寇击侵扰甘南藩国,并试图与某些势力里应外合攻取乌斯藏藩国。

一则帝国内阁恼怒准噶尔汗国特意瞄准皇权继承空隙骚扰边疆,二则艾延恩相来奉行大中华主义,三则,也是最重要的,横贯南直隶、河南司隶、陕西、甘肃的东西铁路大动脉业已通车,运粮运兵比以前容易十倍百倍,西域边患其实并不难解决。

文周元年,艾延恩令鸿胪寺联络六藩国组建盟军西征。六藩国参与西征的兵力有多有少,最多的是与准噶尔汗国矛盾已久的朔北藩国,足足出动一万正军及五万民兵附庸仆从军;最少的是距


状态提示:第114 退位 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