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晚明之帝国风云>第085 铁血辽东:上勇

第085铁血辽东:上勇

镜头回转。

张献忠穿越荒漠草原抵达辽河平原西界,非但没有停留歇息,反而加快脚步向东。

此时此际,标准时空历史里后金拱卫盛京的三重城尚未营造,羁縻遥控外藩蒙古的彰武台至辽河西岸巨流河一带,也仅仅驻扎三百戍兵。张献忠四万步骑东来,理所当然的一路横扫,轻松碾压后金建虏沿途数十数百戍兵的小据点。

拷问俘虏得知:后金汗黄台吉闻讯中原混乱,紧急集结二十万步骑,日夜兼程,已于十数日前经彰武台南攻明国。

近半月来,辽东无大雨无大风,沿途后金建虏行军留下痕迹,至今清晰可见。尤其,自彰武台向东前插期间,骑兵先锋又截获一支建虏运粮队伍,再次验证俘虏口供所言非虚。唯一存疑的是,后金建虏南下兵员数量究竟有多少,彰武台守卒口供里的二十万步骑当是虚夸,但是观察建虏行军留下痕迹以及拷问运粮兵,纵然没有二十万之多,怕也有数万乃至十万步骑。参照万历年来明金历次征伐,建虏战斗力显然比明军强,其大举挥师南下,如果再带动一部分明军边将,恐怕将给河北不小麻烦。

记起郑义最初军令,有些军将迟疑谏言:“大将军令我巡游长城之北,抵御鞑靼建虏入关寇袭,如今……”

张献忠简单粗暴截断该军将犹豫话语:“放屁!三十六计里围魏救赵,懂不?趁其不备,攻其必救之地,才是真正抵御后金建虏良策。和后金建虏绕山窝逛草原?别犯傻了,草原里的风沙还没吃够怎的。直冲沈阳,抄了建虏老巢,他南下的兵马越多,死的越快。”

于是,张献忠无视南方锦州十万步骑威胁,继续向东进军。

为了迷惑建虏,为了激励辽东汉人反抗,张献忠又将旗帜改为明旗,浩浩荡荡越过辽河。

辽河向东,户口逐渐繁盛。

奴儿哈赤到黄台吉十数年间,随着旗地、计丁授田等令策的实施,后金逐渐由渔猎转为农奴封建社会体系。抛弃既往来说,崇祯七年的后金已经由渔猎部落转变农业耕战封国,当然这指的是后金这个政权本身,至于女真八旗等仍是不喜耕种的世袭兵丁。后金农奴体制,尤其是分丁编庄政策,将辽东汉人中无粮者、不愿投降的明将明臣予以正法,其余辽东汉人则全部按丁编入各级女真八旗贵族的庄屯加以豢养,经济上、政治上,由自由人彻底转变为八旗贵族私家农奴。

尽管体制落后,辽东却比关内更有生机。

不是后金统治手腕高超,而是对于苟安活命的庸人来说,再坏的秩序也比乱世强。与三十六营流贼和明军来回**的关内相比,低下高贵头颅,跪下做人奴隶,也不是很难理解的事儿。

然而,这是以前。

当张献忠督率四万步骑杀入辽河平原,后金薄弱的封建奴隶秩序即时崩溃,编入庄屯的辽东汉人再想安稳做奴隶已是幻想。正如后金将辽东汉人中铮铮铁骨不愿为奴者尽数屠杀,张献忠也将彻底忘记尊严甘愿为奴者清洗一遍,然后才收编某些尚有救的起义农奴为先锋。张献忠非常善于学习,效仿后金剃发易服辨别敌我策略,复令自谓辽东汉人肯向建虏复仇者即时截去脑后金钱鼠尾,导致匆忙聚集起来的起义农奴民兵,一个个全都明晃晃大光头,宛若传说中的少林寺僧兵。

总之,张献忠为了在敌占区生存,也效仿后金留发不留头甄别敌我概念,玩起留鼠尾不留头颅。

考虑孤军深入、人皆仇敌、粮道断绝等等残酷条件,张献忠果断放弃郑义在关内推广的流民营、乱民营体制,简单粗暴执行不降即死军令。少了安抚降民时间,又就地征收旗地编庄军粮财货,张献忠丝毫不浪费时间,督军直插沈阳中卫。

……

崇祯七年十月初四日。

大明王朝辽东都司沈阳中卫,后金汗黄台吉刚刚改为盛京。

张献忠先锋军刚越过蒲水河,殿后斥候突然传来警报:“建虏大兵自锦州反,先锋已至彰武台。”

某些军将登时脸色微变,张献忠部经彰武台突入辽东,建虏回师彰武台意味着四万步骑归路已经彻底被截断。

张献忠波澜不惊,目光扫视少数情绪紧张的军将,淡淡说:“有甚可紧张的?难道建虏没有回军彰武台,咱们还能通过彰武台返回大同府?早就说过,此次东征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我们没有退路也不需要退路。传我军令,分出一部骑兵殿后护守辎重团,斥候警戒三十里,其余人等继续向东。再有非议喧哗者,斩之。”

有军将讶然疑惑:“建虏急速回军,必然人困马乏,何不就地驻守,半道要击,一举歼灭建虏主力?”

张献忠简略解释说:“先前我已说过,咱们这是围魏救赵,攻敌必救之地。与其浪费时间苦等建虏,何不直抵沈阳城下再与建虏从容对决?”

张献忠并未多说细说,有些决断,还是藏在将领心中比较好。

……

前军先锋行至沈阳城外二十里,忽有斥候再度传来警报:“一股建虏骑兵,总数约五六百骑,自沈阳向我军冲来。”

张献忠愣了愣,继而笑起来:“这算不算‘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周旁军将纷纷哈哈大笑,他们或许忧心建虏截断归路的号称二十万步骑追兵,却绝不畏惧区区五六百骑来袭。

张献忠呵呵笑说:“明军有言,闻敌可逃者为下勇,见敌而逃者


状态提示:第085 铁血辽东:上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