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言情总裁>[三国]嘉年>125、第 125 章
谋大事,平定内乱,威震扬淮,江东无人不敬重周瑜;然与之同时而暗流涌动的,就是对周瑜想要将孙权取而代之的怀疑之声。

这些话,这十年来,一直萦绕在孙权耳边,从未断过。

孙权只好沉下脸色,目光既亲近又带着隐隐威势的望向周瑜,保持着旁人看来,君主对部将当有的恰到好处的亲疏距离:

“孤来岳阳,是为召公瑾回京城处理要紧之事。至于驻守岳阳的三万大军,暂由孤代公瑾统领。”

京城旧称为丹徒,是吴郡境内一县,建安十三年孙权将治所移至丹徒,号为京城。

所以孙权这一席话未免让人摸不着头脑。在孙权来到岳阳前,所在的正是江东治所京城。就算公事上有重要之事必须需要周瑜相助,一封信件足以,完全没有必要亲自前来岳阳,让周瑜千里迢迢回去处理要紧之事。而若是周瑜私事,则国事为重,荆州局势诡谲莫测,无论是何私事,都当排在荆州局势明朗之后。

看起来,似乎唯一的解释,就是孙权担心周瑜拥兵自重,所以才亲自来到岳阳收兵权,压权臣。

然周瑜却完全不担心孙权是为夺他兵权而来,也正因为此,他更加奇怪于孙权的话。他试探问道:“不知主公所说是何事?”

“具体是何事,公瑾回京便知。”孙权仍未明言,只是又郑重的补充道“此事事关重大,非要公瑾亲自回去处理,孤才可安心。”

“……瑜领命。”既然孙权不愿多说,周瑜也不再问,抱拳领命,而后从腰侧解下可以统领江东全部大军的兵符,交还予孙权。

接着,周瑜又将岳阳及荆州的情况一一细细说与孙权,以让第一次率如此多的军队亲临战场的孙权有所准备。

说至一半,突有兵卒来报请罪:隔了几个时辰,他们才终于姗姗发现,“身体不适”的诸葛亮与赵云不见了踪影。至于一同不见的那位为诸葛亮诊脉的军医,则并未引起士兵们的在意,所以并不在向周瑜的禀报的内容之列。

本来,周瑜是想趁此机会将诸葛亮扣在军中,等将来带他回到江东,再请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劝说他留下为江东效力的。然而,在决心趁此机会除掉刘备一位义弟时,周瑜就明白诸葛亮必须留在刘备身边。他很清楚,如果刘备失去了诸葛亮,就几乎等于失去了与曹操抗衡的能力。倘若刘备未曾让曹操有多少损耗就被击退,便完全起不到他所设想的曹刘相争,江东得利的效果,这绝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两相权衡,他只能选择放诸葛亮离开。

不过,能在他的军中悄然离开而不被发现,或许也只有在当事人是诸葛孔明时,他才不会感到意外。

“公瑾的谋划,孤很清楚。”孙权在之前周瑜讲到云梦泽一事时,就约莫猜出了周瑜的打算。在看到周瑜听完士卒禀报后,既未让人追赶也未动怒,更是确定了心中的猜测。

他拍拍周瑜的手,温声道,“伯言与孤也同来的岳阳,军中又有子明等诸位将军,有他们在,公瑾不必担心。”

“主公说得可是陆家小郎?”

“正是。”

孙权此话,让周瑜顿时放心了不少,却不是为荆州,而是为京城。孙权口中所说的“伯言”,正是陆家子弟陆逊。陆逊跟随孙权来到岳阳,就等于握住了陆家的筹码,让陆家不敢轻举妄动。而只要陆家不动,以陆家在江东的名望,足以压住其他蠢蠢欲动的士族。

原来,周瑜担心的事情,孙权早已有所预料,并提前做出了安排。当年事事倚重周瑜的少年,如今真的已经成为了担得起江东重任的主公。这种变化,周瑜没有不快,只有欣慰。

天色已迟,纵使要动身离开也需明日,周瑜与孙权又谈了一会儿军中细务,便转身离开。孙权来到军中,他自然由主帐换至去偏帐。

等周瑜的身影完全消失后,孙权又让帐门口的守卫将帐帘放下退到大帐外,一直站在屏风后的年轻人才走了出来,正是与孙权一同前来岳阳的陆逊。自建安八年陆逊成为孙权幕僚起,孙权就将陆逊引为心腹,无论大事小事,都会与陆逊商议。

陆逊走到孙权身边,道:

“纵使主公语焉不详,大都督仍旧痛快地交出兵权。主公,依逊看来,主公应当是多虑了。”

孙权把玩着手中的兵符,目光晦涩,若有所思,沉默不答。

陆逊斟酌了一会儿,又试探着劝谏道:“既然大都督已为主公铺平了路,主公不如先借此机会占据荆州?

……纵使有变,主公也有倚仗之地。”

“孤离开京城,而让公瑾回去,就是给他选择的机会。”终于,孙权开了口,声音低缓,“但愿,公瑾不会让孤失望。”

同室操戈之祸,江东禁不起第二次了。

天色的确已经深了。

沉下的夜幕让云梦泽更加危险,也让蛰伏于暗处已久的猛兽,逐渐撕开温和的伪装,等待着最佳的时机,露出锋利的爪牙,咬断已深入险境的猎物的喉咙。

跟着吕蒙走了这么久,却未见任何离开云梦泽的迹象,关羽早已起了疑心,但又因为孙刘联盟与吕蒙一直以来谦逊的态度无法确定。直到此时,见天色已深,才开口问道:“吕将军,这当真是离开云梦泽的路吗?”

骑马在前的吕蒙目光闪了闪,压住唇边的笑意,回头满含歉意道:“许是因为之前雾气太浓了,蒙也认错了路。不过现在我们已走到了云梦泽


状态提示:125、第 125 章--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