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卡拉迪亚冒险日志>第144章 北海船王

造一艘船从选材到后下水,要耗时数月,但如果从干燥木材算起,这个时间则是好几年,可毁掉一艘船却是一天都要不了,只要一块暗礁或者一把火

在卡罗勒斯时代以及之后的芮尔典王国早年间,库林家凭借手中的庞大舰队,威慑着整个北方,又是唯一除王室以外的大公爵,时人皆称其为副王船王,可人们只看到其表面上的风光,暗中的难处却被忽视了

库林家真要是按照刚才所描述出的实力,就算无法取代瑞尔提家族,在北方裂地称王也是绰绰有余可实际上,单凭提比略库林当时所掌控的领地,根本无法维持从卡拉德帝国继承来的庞大舰队,他确实可以凭借舰队威慑整个窝车则湾沿岸的领主,迫使他们服从甚至是勒索军费,用来维持开支,但那样做却是自掘坟墓

末代皇帝亚伊一世留给库林家的除了舰队和海军外,还有囤积在萨格森城的大量粮草和军械,以及一支守备军团和陆地上大量的后勤人员,可唯独却没有留下军饷皇帝为了他的远征,大肆征发人力和物力,却又怕在他远征出发之后,国内局势动荡,所以为了不至于在国内有变后成为光杆司令,他带走了国库中全部的钱财,这样就算国内发生变动,他也可以凭借手中的金子控制远征军团来平定叛乱

作为留守将军,提比略被皇帝所看重的便是他的稳重可靠,但这也注定了他那缺乏冒险精神的性格是无法做出惊人之举的提比略手下能够完全掌控的,仅仅是麾下那支人的守备军团和萨格森城,其他无论是海军,还是工匠民夫,不过是因为萨格森城中囤积的粮草才依附于他,没有真金白银根本使唤不动,而他又不愿意让海军舰队变为海盗舰队去劫掠

出去劫掠需要提比略拨给粮草,但这帮人心未附的海军,绝不会将劫掠所得与他分享,甚至一去不返,而被劫掠的周边领主只会把这笔账算在他头上四处树敌,再没了海军,提比略又身怀被所有争逐天下者所觊觎的粮草军械,稍微想想就知道绝不会有好下场当南方斯瓦迪亚平原上诸侯争霸时,看似实力雄厚,实则坐困孤城的提比略只能干瞪眼看着,直到前帝国首相卡罗勒斯得到教会支持控制了苏诺

皇帝亚伊一世和远征军团失去联系的消息传,本就因皇帝大肆征发举动而引发动荡的帝国彻底崩溃了,也许在皇帝心中一场胜利能够压制下一切,但可惜的是他失败了,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输掉了帝国后的一丝元气,连他本人也下落不明

时任帝国首相的卡罗勒斯乃是第一时间得到消息那批人,他利用自己在苏诺的权势,以及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向城卫军将领许诺称帝后对其重用,在取得城卫军的支持后封锁了苏诺,然后火速从他的领地帕拉汶召来大军,彻底掌控苏诺并宣称自己对帝国的继承权卡罗勒斯许给当时的教宗班尼迪克一世的条件,是将基督教立为国教,并在得到支持后献上土地,为主建立地上神国

早期的基督教在卡拉德帝国屡次遭到迫害,因为其倡导的是对上帝的崇拜,既不是对皇帝的崇拜,也不是对卡拉德帝国的忠诚,教义上的一神论是与当时的多神信仰冲突,皇帝担心国家因此遭到颠覆,开始大肆屠杀迫害基督徒但在恺撒王朝之后的马里厄斯王朝,却因为家族祖先出身平民和军旅,在平民和军队中一直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了维系这种长久以来的好感,对于在平民中盛行的基督教有所容忍这一阶段的基督徒意识到了当权者对基督教传播的影响,部分教义开始向统治者的需要而转变,而在基督教内部也有一些人认为这是对信仰的背叛,于是教派内部的分裂出现了

迎合皇帝的举动使得基督教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但因为反对派系的煽动,马里厄斯王朝的皇帝们对于基督教仍是有限合作,暗中却是提防和忌惮的到了布鲁图斯王朝,因为马里厄斯王朝时对基督教的“容忍”,以及黑夜时代基督教徒中涌现的圣人事迹,基督教在平民中的传播加广泛,在上层贵族中也有了不少信众通过在社会中巨大的影响力,基督教鼓动了对皇帝的施压,妄图使基督教成为卡拉德帝国国教,但得来的却是皇帝颁布的迫害法令,要么放弃基督教信仰,要么被处死,这被视作殉道时期,而明令天下宣布迫害法令的皇帝正是狄奥克莱斯一世

卡罗勒斯的条件是班尼迪克一世无法拒绝的,从迫害中一路走来的基督教在他手中面临重大的抉择,一个走向兴盛的抉择,一旦践行,他必将名流史册,受后世仰望但后来的结果再明显不过,卡罗勒斯毁约了,他想要将基督教掌控在自己手中,成为维护他统治的,没有思想的工具,而班尼迪克一世却想要通过确立宗教的权威,高于世俗君王的权威,甚至是以世俗君王为仆双方的冲突其实就是为了谁是大哥而起,此时的基督教在卡拉迪亚已经是头号宗教,信徒遍地且通过对各地修道院和教堂的掌控,掌握了大量土地和财富,不再是可以随意拿捏的了,互不让步终导致了芮尔典王国几百年来的教俗之争

掌控了帕拉汶和苏诺的卡罗勒斯已是占据了南方富庶地带的大诸侯,而且在名分大义上又有着继承法理作为依据和教会的支持,夺取天下不过是时间问题,面对其抛来的橄榄枝,坐困北地的提比略主动归附,并用舰队送上粮草军械换取财政上的支援,扩充军团完成对窝车则湾的


状态提示:第144章 北海船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