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发水时间晚,人们思想上没引起重视,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房屋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也比较大。
姥姥在电话上和援朝舅舅主动提起这次洪峰,她老人家主要是担心面粉厂的生产,上水后韩屯的交通就得成问题,给深南的面粉供应可不能间断,这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吃饭问题。
援朝舅舅主抓经济,防洪救灾他开始没注意,接到姥姥的电话,他才重视起来。
仔细过问后,他也吓了一跳,国家黄委预测这次秋季洪峰非常严重。
作为从小在滩区长大的孩子,他知道滩区人的惯常思维,秋季没有大洪峰。
地委行动起来,防洪抗灾行动迅速,全力宣传动员滩区群众撤离。
滩区的群众虽然胆子大,不过看政府这么重视,心里也没底。赶紧把家里的孩子和牲畜,转移到堤外的亲戚家,没亲戚家的,就去了政府准备的临时安置点。
临时安置点大部分在靠近黄河大堤的村里,原来的大队部,学校都腾了出来,安置滩区的群众。
其实滩区群众大多数在堤外都有亲戚,近亲就在家里住,远亲让他们帮着找个闲房子,也比政府安排的临时安置点方便。
现在,大部分人家都有地排车,好多人家还有大牲畜,家里也没有太多的东西,就是粮食多了些。
人们都不愿过多的往外倒腾粮食,大部分人家运出去的粮食,就够全家吃一两个月的。
其他的还是放在自家家里,河滩人粮食多,谁家都有几千斤粮食,人们不愿意来回的倒腾,也怕露富。
尽管这两年堤外的村庄不缺粮食了,但是在滩区人的心里,堤外还是缺吃少穿不好过。
由于怕洪水冲断了高压线路,县里给韩屯村特批了大量的柴油,存放在油库里。韩屯有发电机组,用柴油发电可以保证肉食厂正常生产。
学校的房子临时的合并,主要是合并了教师办公室。腾出来的房子,让村里统一分配。
服装厂的活计加倍的分发下去,成品全部运到临水。再加工的产品各服装厂暂时存放,服装厂的房子空了出来。
住院治疗的病人,看到这种情况,都拿着药出院了,医院的房子也空了出来。
所有的空房子加在一起,共六十多间,足够一家一间,两间的通间用高粱帛隔开,暂时一家安排了一间,让大伙放置自家的贵重东西。
悠悠家带头往里搬,姥姥还给村里单独申请了两间房,把代销点搬了过去。
舅姥娘一边帮着姥姥搬家,一边和姥姥说笑:“妹妹,你从小没在家住过,没见过黄河发水,这是被七六年的洪水吓怕了。”
姥姥心里明白,可是又不能说出来,只好劝她:“嫂子,我听见水响就害怕,我搬完就给你们搬,咱图个安心。”
舅姥娘听着水声,心里也不落稳,倒是答应了:“好,听你的,俺听着这水声也害怕,这都到啥时候了,咋还有这么大的洪水。听这动静,可不比夏天的水小。”
村里人看到舅姥爷家搬家,都跟着紧张起来,也开始搬家,其实各家就一间房子,只能把家里的贵重物品搬过来。
各家的房子里,就是搬过来两张床,加上桌椅。韩屯村基本上是睡炕,不过各家都有小床。
宝山的奶奶到处说怪话:“你们都是在这里长大的,也跟着悠悠姥娘瞎胡闹,她没见识你们该知道,见过早春发冬凌水的,就没见过秋天发大水的。”
她说她的,倒是没人听,主要是河水发的急,已经快到生产堤的顶端了,县里组织的护堤人员都撤了,撤到了黄河大堤上。
在这混乱的时刻,“高高三”家又传来了吵闹声,原来是兰英的娘家人来了。
她哥嫂带着两个大侄子,还找了她嫂子的两个娘家弟弟帮忙,用毛驴套了两辆地排车,帮着妹妹来搬家。
兰英的嫂子进门就说:“妹妹啊,你还真是有气性,半年多没回过一次娘家。这都发大水了也不往娘家捎个信,俺听说就赶紧过来,帮着你们搬家。傻妹妹,关键时候还是娘家给你近吧。”
嘴上说的好听,看“高高三”没在家,也没等兰英从里屋出来。进门就指挥两个弟弟往车上搬东西,而且专拣值钱的搬,这哪是搬家啊,是抢东西来了。
自过了年,兰英不止是没回过娘家,她根本没出过自家的大门。怀孕了躲在家里,怕人见了不好说话。
这个时候的计划生育,刚开始实行,还不像九十年代抓的那么紧,别说是二胎的无儿户了,三胎四胎的无儿户,也照常怀孕要孩子,就是为了生个儿子。
群众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大家的心目中,各家的孩子各家养,碍着自家啥事,基本上没人揭发告状。
公社里对育龄妇女,也只是动员大家带环避孕,结扎只是动员村干部带头,也没啥强制措施。
不过超生罚款已经实行,81年元月以后出生的三胎及以上胎次,都属超生范围,每个孩子一年罚款60元。
这点钱在韩屯村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在别的村可是一笔大的支出。
计划生育刚开始,一家最多才超生一个,加上土地承包到户,人们的生活都提高了,超生费也能负担的起。
现在的计划生育,处于民不告官不纠阶段,韩屯村“高高三”家属于第一个违反政策的。
年后兰英的娘家闹的哪一出,村里的人都同情她,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