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官程>第155章 酒厂改制案
就有一丝玩味来,对她将方案归结到县政府头上,也不做辩解。

杨冲锋站起来,对江芹敏的话浑不在意。先对自己和工作组进行了一些介绍,也把他们的工作情况做了简介,算是回应江芹敏的话。方案不是凭空在房间里写出来的,是有事实作为基础。接着,杨冲锋就将柳市地区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阐述,得出的结论是柳河县只有大胆改制,将酒厂的优势释放出来,带动全县的经济发展,才能改变这一落后现状。

如何进行改制?从全国先进发达地区看,股份制,将集体制企业向股份制转化,才能在管理、生产力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来。而引进外来资金为县里地方发展,已经是不少落后地区发展的一种很直接而有效益的模式了。

阐述了改制方案里,自己的五个方面的改制内容。五个方面是:一、将酒厂原先的集体制改为股份制,县里将酒厂的固定资产转变为股份,其他人可以参股,酒厂里的职工也可以参股;二、管理上,原则上县里不参合,不干涉酒厂的自主权。自主权不仅仅是经营权,还包括人事上的任免权;三、对全厂的管理人员和职工都采用聘任制,县里在人事上不得干预,但职工们的权益,由工会组织进行工作,促使厂家足够重视职工的利益和工作保障;四、招商引资,县里给出足够的优惠条件吸引外资,来激活酒厂的经营。在政策上不仅要保证商家的利益,同时,在三通、水电、划拨用地、政策性贷款、免税、子女教育等等,都要一路绿灯;五、树立商家是帮助柳河县的意识,对酒厂经营的收益分配,完全由酒厂自主。将不再按原来的工龄、资历等进行分配,而是按照对厂里的贡献原则进行分配。

常委里的人,对这五点核心内容自然先就吃透了。此时听杨冲锋再说出来,考虑的是怎么样来辩驳。五点改制,在柳河县乃至在柳市地区都是比较前卫的,当然,在发达地区早就实行了。只是地域不同,人们的思想也截然不同,很多人还是很难接受的。

杨冲锋说后,会场里就出现短暂的冷场,心里都有话说,可都不想做第一个支持者或发难者。吸着烟,各自守着自己的心思。

万平辉知道其他人都不会抢先发话,在常委会里发言,也是有顺序次位的。也见先轻轻地弄出点声响,让注意力集中到他那里去。摸出支烟,也不发散,将烟盒放到桌上。点了烟抽,说“各位,在这里先要申辩一句。酒厂的改革或者说改制,是杨冲锋县长主要负责的工作,取得的成果是县政府工作的一部分,要是方案里没有考虑成熟的地方,我作为县政府的第一责任人,这担子我会挑起来。”

万平辉这话说得很漂亮,但仔细一听,却听出其中的东西来。首先申明方案只是杨冲锋在抓,那就是个人思想,不是集体决议。既然不是集体决议,挑出刺来,不会伤及县政府的脸面和他自己;其次,方案里有什么责任他会挑起来,那就更是假话。方案要是讨论通过了,那就是县常委集体决议,要是没有通过,那就是杨冲锋考虑不成熟,与他又有什么关系?

停下来让常委们消化自己的话,又抽了口烟,继续说“对方案里的一些说法,或者说将要进行的做法,我也还在掂量。这些想法,由于时间问题,还没有同冲锋县长交换意见。我想,今天这会目的就是要讨论出方案的原则性和可行性,用这机会讨论起来,或许会更深刻些。”说着朝朱志飘和杨冲锋两人点了点头。

杨冲锋知道他们会在此发难,心里早有准备。市里没有将态度表明,其中的用意也是想让县里这样辩解一番。是不是想借机考察下县里的其他领导,就不得而知。杨冲锋心想,要是他在市委的位置上,不也乐意见到这样的状况?

杨冲锋平静地回应着,万平辉见了,说“就方案里的总体思路我是赞成的,也符合当前我国形势的发展,具体细节里,我有几个问题想在这里和冲锋县长讨论下:一是如果是县里的企业,县里怎么样才能实施管理或说控制?二是酒厂全权自主,人事上还是不是隶属县人事局?县里计委的工作指标还管不管用?三是酒厂经营自主,县里不能进行宏观调控,要是酒厂乱搞一气,受到损害最大的是谁?是县里,是我们的工人。”

万平辉说得不急不徐,显然是经过反复考虑过了的。杨冲锋将这些观点在笔记本记下来,见万平辉很惬意地端起茶杯,和其中的一些人对了眼神。众人就静下来,等杨冲锋回答。

“各位领导,到柳河县工作后,即着手酒厂的改制工作,工作中还会有不少疏漏。县长提出的问题很深刻,在此我也说说自己的认识,供大家参考,真诚请领导们批评和指正。”先将态度摆明,就不是将大家都放到自己对立位置上,何况,酒厂和柳河县其他企业的改革,都势在必行,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同罢了。

“酒厂将集体制改为股份制,县里在股份制里占多少分量,今后酒厂还算不算县里的企业。按我的理解,县里占多少分量并不重要,酒厂只要在柳河县,生产的是‘柳河醇’品牌酒,甚至其他品牌的酒,又有什么关系?只要酒厂发展壮大起来,给县里带来税收,给县里创造工作岗位,让柳河得到实惠,才说改制的真正目的。

酒厂的人事权上,由他们说了算。按照合理的机制进行人事管理,这样才能激活工人的工


状态提示:第155章 酒厂改制案--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