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说什么?连声在索巴阵亡了?张腾这个废物,他要是没死,朕就送他上军事法庭…….”正在泰西封给自己的儿子加冕的李路,听到郭广军阵亡的消息,一脸的不可思议,要知道这个郭广军是自己绝对亲信郭图的长子,他年少从军,是西点陆大的高材生。顶点x23us
郭广军在美洲征战多年,帮李路的几个封地在美洲的儿子,打下了偌大的疆土,他对于整治印第安人等土著人很有一套,他治军公正严明,严肃军纪,建立刻板的操练制度,禁止士兵掳掠,而代之以优厚的军饷和奖金。
郭广军虽然严厉,但通情达理,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决不强求士兵去做。为了鼓舞士气,行军时郭广军走在队伍的前面,除了一支手杖并不携带任何武器。部队行军时常遭到伏击,郭广军每次都安然无恙,很快被部下敬为神灵。
可是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干才,竟然陨落在努比亚,这让李路很是震惊,这应该是自己起兵一来遭受的最沉重的失败了。
他想了想之后,果断决定继续为自己儿子李瑾加冕,李瑾是李路和萨珊波斯末代公主娜塔莉的儿子有着萨珊皇室的血统,因为他的表兄伊斯埃三世突然驾崩,而且还没有子嗣,所以按照波斯人的意愿,李瑾成为了他们的沙汗沙,当然了,因为李瑾尚且年幼,代行他行使沙汗沙职权的还是他的老爹李路。
在加冕仪式完成之后,李路当即在泰西封召开了努比亚作战会议,他在会议上指出,郭广军之死是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为郭广军复仇是帝国政府的责任,反攻努比亚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在一番讨论之后,熟知非洲作战的姜臣被任命为埃及军团司令,开始为反攻努比亚做准备。李路为首的英国政府决定攻占努比亚,一方面是给郭广军复仇,为帝国雪耻;另一方面也是形势所迫,努比亚落入伊赛亚政权以后,伊赛亚在努比亚建立了伊赛亚国家,占据了尼罗河的上游和中游,为了确保英国对尼罗河水道的控制,反攻努比亚势在必行。
姜臣是功臣宿将,他性情孤傲冷峻,组织策划一丝不苟。“如果胜利是绚丽的花朵,运输则是花的梗茎,没有梗茎的鲜花无法盛开…同伊赛亚的战争主要是一个运输的问题。”在接到任命之后,姜臣这样说道。
自古以来,埃及进入努比亚的主要路线是尼罗河的水道。尼罗河在努比亚北部的河道呈之字形,蜿蜒两千余里,其间有三道落差瀑布阻隔,水位低的时候便无法通行。
姜臣在到达埃及之后,立即调集铁道兵和民夫,修建了一条七百里长的铁路,穿过大片荒漠,直达尼罗河之字形河道南端的巴哈城(后世法老国的阿布哈马德)。接着姜臣又沿着尼罗河修建了四百里铁路,抵达柏柏尔城,此去赫尔海姆仅六百里地。英军在柏柏尔以南的阿巴拉同一支努比亚人的伊赛亚军队发生激战,将其击溃。
姜臣反攻努比亚的时机非常好,在赶走了英国人的殖民势力之后,伊赛亚就以救世主的名义建立了统一的伊赛亚国家,虽然他大获全胜,但是英国人的刺杀还是得手了,他在临死之前把国家交给了自己的亲密战友哈拉雷斯。
在哈拉雷斯治下的努比亚经济近于崩溃,人口由于饥荒、瘟疫和战乱减少了一半。伊赛亚运动初期的宗教狂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已经逐渐消退,一些部落首领公开反对伊赛亚政权,导致内战不断。
尽管如此,哈拉雷斯依然拥有六万大军,和几个忠实的宿将。当英军逼近赫尔海姆之时,哈拉雷斯在城外举行大阅兵,号召努比亚人民投身圣战,消灭侵略者。大战前夕,伊赛亚军队有六千人逃亡,加上尼罗河要塞需要两千守军,在赫尔海姆之战中哈拉雷斯的可用之兵只有五万两千人。必须提一下的是努比亚人的伊赛亚军队并非只是大刀长矛武装的军队,他们拥有大约一万五千支缴获自英军的步枪,甚至一些火炮,但弹药奇缺。
与之前的英军相比,现在的英军发生了许多变化,最明显的是土黄色卡其棉布军装代替了蓝灰色呢制军装。英国远征军司令姜臣率领英军两万五千人在赫尔海姆以北二十余里的里尼罗河西岸的科莱里平原停了下来,随即将他的六个步兵旅面向西方呈半圆形展开,阵线两端与河岸相接,尼罗河里有十艘炮艇提供火力支援。
英军的两支骑兵部队英国皇家陆军第21骑兵团和埃及独立骑兵团分别向西南和西北方向伸展出去,抢占制高点。第21骑兵团占据了英军阵线左前十里远的索加姆山,埃及独立骑兵团则抢占了右前方高大的科莱里山。英军阵线的正前方,是平坦的砂土地平原,地势稍稍向尼罗河倾斜,并有平缓的波浪起伏。八、九里以外,一道隆起的高地挡住了英军的视线。
占领了索加姆山这个制高点,英军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西南方向十来里以外的一架山梁上,一条黑线绵延数公里,那便是哈拉雷斯率领的伊赛亚大军。
在发现英军到来之后,伊赛亚大军开始前进,那条黑线如同一卷地毯逐渐展开。伊赛亚士兵排着整齐的队伍,源源不断地翻越山梁显现在英军的望远镜头里,整个山梁象是在向前缓缓移动。
伊赛亚的领袖哈拉雷斯在赫尔海姆集结了六万大军,准备和英军决战。赫尔海姆位于索巴以北六十余里,是伊赛亚政权的所在地。哈拉雷斯明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