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帝国神纪>第一百六十六章:地理问题

漫长的东征开始以来,亚历山大的大军始终遵循着一切战争应有的基本原则,那就是:信息的掌握、力量的估算以及坚决的执行。

自从跨过赫勒斯滂海峡,虽然好似战神一直眷顾东征大军,但对于敌人的侦查并且了解是必做的功课。

对待波斯人,对待印度人一贯如此。

即使是穿越兴都库什山脉,也少不了先头部队对于地形的勘察。

在亚历山大掌握的那个手工绘制的地图上,依稀描绘着一片庞大的土地,比照上面的印度河和恒河,需要穿过“无穷无尽”的纵深疆域才能再次抵达海岸线。

而如何才能到达那个传说中的“龙”的国度?才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和难点。

就目前广泛征召士兵的情况来看,没有一个人声称他到过那个遥远的国度。

底比斯、雅典和特萨利的士兵全部到齐仍有一段时间,东方的亚历山大城的修建已经初具规模。

这座坚固的城市将成为能够抵御十几万大军围攻的堡垒,成为亚历山大继续东征的根据地。

波鲁斯此时表现出了对亚历山大的格外忠诚,或许是感念亚历山大仍旧任命他行使几乎原来一切之权利,而并非所像外界传说中的亚历山大实际上是“一个头生公羊角的怪物”,对于征服之地总是展开屠杀的样子。

甚至他竟然能够谅解自己的两个儿子被杀。

“那是战争的悲剧,我们合力促使那件事的发生,而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错。”他如此这般的安慰着自己。

但是对于波鲁斯来讲,他的国度距离华夏大地最近,却也找不到一个的的确确去到过中国的人。

不管是苦行僧,还是商人,都不曾做过这样的尝试,或许有人尝试过继续向东,但是他们都死了,谁知道呢?

不得已,亚历山大和波鲁斯派出了由远征军士兵和印度行脚人所组成的勘测队,组织了骆驼,矮脚马和大量奴隶,带足给养,给足了赏钱。

经过数月的时间,返回来的消息都是极为令人失望的。

排除必须绕过的喜马拉雅山脉,穿过北印度去到东方之地只有四条凭借想像的可行之路:

向北进入极寒之地,面对数之不尽的蛮夷部落的骚扰。先遣队伍对于冰雪天气准备不足,且无作战能力,折返。

次北线,则将必须面对渺无人烟的帕米尔高原,先遣队伍给养消耗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返回途中差点被饿死。

次南线,由印度半岛进入中南半岛。面对千回百转的蛮瘴之气,先遣队伍不敢前进。

最南线,出孟加拉湾,循水路,面对印度洋的汹涌风暴,未知的宽度与赫勒斯滂海峡截然不同,先遣队伍搜罗的任何船只都无法出洋远航。

如果向东,亚历山大必须选择一个条道路,却不能确定哪一条的风险相对小一点。

通路或是一条通向地狱之路。

击败亚历山大的或许只能是自然之神,在此以前还未能有过什么真正的难题让压力山大如此为难,迟迟不能做出决策。

当然,托勒密也十分了解他,同样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得了他的步伐,即使这真的遭遇众神的阻挡,恐怕结果也是一样。

可供远征的战士已经开始陆续的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尽管他们大多数抵不上最初与皇帝本人并肩作战的--也就是腓力二世亲手打造出的军队,但这些混合了马其顿本土,希腊雇佣军,特萨利重骑兵甚至印度战象的大军仍然属于世界上最强的部队。

长途奔袭的作战方式,使得亚历山大不能选择波斯式的人海战术,尽管目前庞大辽阔的帝国疆域完全可以提供这样的资本。

大约三万名精锐重装步兵,二万名重骑兵以及两万名弓箭手和投枪手的远程打击部队,五千名散兵和一千五百名工兵作为整个部队的有生力量。

辅助了大量的奴隶和雇佣的农民,人数大约近二十万人,进行沿途的补给。

在这个时代的工业背景之下,穿过此漫长的、未知的征途,奴隶本身就将消耗掉大量的粮食和饮用水。

这样一来,东方的亚历山大城将成为最为关键的命脉。

波鲁斯承诺,将采取沿途布设供给大营,成熟时期甚至能够将战象源源不断的穿过无人区,送上前线。

这在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能否成功,谁又知道呢?

由于托勒密的小分队的退出,塞琉古的派系成功入驻骑兵和步兵方阵,尽管有着阿瑞缇斯的牵制和远在巴比伦驻防的海军统帅赫费斯提翁威慑力,他仍不失成为了目前军事势力最为强大的将领--没有其中之一!

托勒密的小分队则更像是探险家组成的联盟,尽管携带武器,却不参与除了自保之外的打杀活动。

按照蜜雪儿的意见,他们将跟随亚历山大的步伐,保持中立身份,紧握蜜雪儿记录的“七件神器”羊皮纸,开展另外一种工作。

抛去战争的重压,仔细思考,似乎一个“莫须有”的阴谋隐隐浮现出沉静的水面。

巴松似乎将这些人汇聚到一起,有意留下所谓“七神器”的线索,吸引他们去找到这些东西。

现在看来,这些神器有几个与别不同的特点,一个是无论是亚历山大的白色胸甲,还是托勒密的护腕,直到瓦西里的两块宝石,都由来历不明的物质构成;二是都具有某种神奇的超越自然之力,但却不是能力无边无际的力量;三则是最为令人感到好奇的:“神器”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六章:地理问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