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君驾崩之后,他的儿子被立为四世君,按照父亲的遗命几乎以举国之力去攻打炎帝方面设在边境的军营,很快琉匡被打的落荒而逃,这个时候史皇仓颉氏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有的主张立刻趁机脱下炎帝朝的全部疆域,有的主张见好就收。四世君坚持要按照父亲的遗命行事,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谋士说:“主上还记得当面横行一时的风虺吗?他孤军深入险些把自己搭进去。”四世君统兵长驱直入,本来一切都肯顺利,接到前线的战报之后,帝来立刻把伯夷父子先来,希望他能后阻挡敌军的进攻。伯夷只好带下儿子奔赴现场,现场上大家都非常客气。伯夷带着就近募集来的兵马竟然一战而胜,现场行事发生了逆转。伯夷带着人把史皇仓颉氏的军队赶出了边境。他也没有适可而止,而是一路穷住不舍,竟然在追逐途中将四十君给杀了。
消息传回阳武,他们立刻物色四世君的弟弟拥立为五世君。还来不及举行隆重的仪式。伯夷就带着人杀进了阳武,五世君被俘虏,伯夷当场命令五世君放弃了自己的尊号。然后让人将他押回榆林,而他自己和儿子也丢下军队离开了,没有人知道他们下落。帝来非常生气,将伯夷在榆林的家人全部杀死。可伯夷和他的儿子始终没有出现,当时许多人觉得帝来冤杀了伯夷一家,或许他灭了史皇仓颉氏的过,所以当地子民杀了他作为一种报复。帝来在做了天子之后出现了祝诸多弊政,引起了子民普遍不满,因为忌惮他的威严,大家只能选择隐忍,当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会冲破人内心的恐惧。老子说:“民不畏死,以其求生之厚。”当一个人谋生过于艰难,人对死亡的恐惧会在不知不觉间消失。
子民一开始是公开表达不满情绪,帝来十分震怒,进行了疯狂弹压,以至于人口数量减少了二分之一,那些活下来的人都是受过酷刑的,他们之中超过五分之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三分之一的劳动能力受酷刑影响。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没有办法生存,于是被遗弃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头发花白的老人被遗弃在道路边,即便是在榆林的街上,也经常能看到饿死的人。帝来深刻的感觉到在他英明的管制之下,炎帝朝已经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子民一开始只是杀那些负责收税的人,慢慢的开始杀一些负责断案的人,之后发展到见官就杀的地步。当时每个人身上的戾气都很重,稍微发生一点小小的分歧,就得在现场留下一两具尸体。帝来多年来积累起来的自负被残酷的现实击夸了,他说:“想不到我会把天下治理成这个样子。”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这个人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如果一个人把他激怒了,把不会自己的愤怒转移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发生一件事让他非常恼火,他也不会让这件事影响但他做另外一件事。同样的过错,他不会犯第二次。很显然帝来不具有这样的品质,他在工作中遭遇挫折,就经常重自己的儿子发邪火,因为这个儿子不是元妃所生,他从来没有在意火这个儿子。节茎每天都在忍受着非人的折磨,终于他的精神状况非常差,越是这样帝来看见他越生气。为了让儿子有一点活下去的动力,母亲挑了一个出身卑微的女子给他做妻子,这个女人一开始还沉浸在嫁入豪门的喜悦当中,后来发现自己的夫君整天被公公骂的冒烟,她也就来气了。生活中这种事并不罕见,如果你看到每个路过的人都要往某人身上吐一口唾沫,你就有一种强烈的想要效仿苦人的冲动。
于是妻子也养成了辱骂节茎的习惯,情绪到了激烈的时候,甚至会动手打,母亲实在看不下去,就说了她几句,她立刻就还了一记耳光,母亲跑去找帝来告状,帝来眼皮都没有抬,说:“活该,自己没本事就活该挨打。”有了这么一回,妻子越发得意的没了边,把丈夫的脸挠的没有一处完好肌肤。终于节茎完全疯了,帝来不能接受自己又一个疯儿子。就让手底下的把他引到一片沼泽里,连尸首都没有留下。明年春天,节茎的女人生下一个男婴,当时上流社会的人个个忧心如焚,他们不接受立长女为嗣君的主张,他也曾很努力的想要跟元妃生个儿子,可偏偏她长了一个不生儿子的肚子。眼看国中的形势越来越糟糕,他在国中已经毫无威望可言,他的精神状况越来越差,他他的身体也一天天垮下去,他感觉自己已经无力去扭转形势,于是立自己的长孙为嗣君。
这个决定让百官送了一口气,然后大家静静的等着他驾崩,国中除了他自己。没有任何一个人盼望着他早日康复,好好理政。他的病情日益沉重,长孙却被送到封地居住,他担心有人拥立嗣君,将他或是软禁,或是直接杀掉。到了弥留之际,元妃和他的女儿们拉着他的手依依不舍,他说:“人有分离聚合,月有阴晴圆缺,今日我们再次诀别,乃是天意也!我死之后,你们要各自保重。”元妃说:“嗣君的母亲与我们关系速来不合,怎么办呢?”帝来说:“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可杀了她,嗣君会不会把账算到你们头上,从而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