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能够说出“自立”之类的话语,这让杨锐当即放下心来,此时杨锐最担心的是郭嘉会有报效汉室的想法。
汉室虽然式微,已经接近于名存实亡,但是大多数普通npc心目中还是认可汉室天下的,甚至一些特殊的历史人物npc也是如此,不能认清楚天下形势,或是虽认清楚了却不愿放弃汉室的也大有人在!
“奉孝如此切身为吾考虑,着实令吾感动。
哈哈哈……实不相瞒,其实少帝刘辨与其母何皇后却是在吾手中的……”
反观郭嘉,却是能够处身为杨锐考虑利害,所以杨锐便将刘辨与何太后之事直言相告了,只是说到最后杨锐直接附耳相告,声音已是渐渐不可听闻。
在场另外几人大多都是清楚刘辨与何皇后之事的,杨锐并不是要避讳他们,而是防止此事外传而已。
郭嘉听闻杨锐所说内容之后,先是微微一愣,尔后便眼神大亮起来,显然刘辨与何太后被杨锐所控制的事情令其大为意外了一下。
根据此时外界的传闻,少帝刘辨与何太后虽然被青州州牧救出过洛阳皇城,不过后来应该是被董卓又掳掠了回去的,不想此时这两人却是仍然在杨锐的手中。
“州牧大人果然深谋远虑!若是如此的话,倒是的确没有必要再往长安城而去了……”郭嘉打手一揖,颇为叹服地言道。
之前郭嘉建议杨锐奉旨前往长安,其实并非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图,然而如今却是真的没有必要了。
相比起刘协来讲。刘辨才是原始正宗,刘协只不过是董卓私自另立的新帝而已,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尤其是在群雄讨董剧情之时,十八路诸侯可是只认刘辨不认刘协的!
士族集团同样也是更加认可刘辨。只不过自从刘辨与何皇后失踪,厅堂之上一干文臣武将才迫不得已认可了刘协的地位而已。
如今杨锐掌握着刘辨母子,若是在适当的时候亮出来,起到的作用定然将比刘协还要大一些,甚至引起皇帝替换、更改都是有可能的,因此当杨锐道出刘辨母子正在自己手中的时候。郭嘉立即就意识到已经没有必要再前往长安趟那遭浑水了。
而且通过刘辨母子一事,郭嘉对杨锐的认知又增进了一步,同时对杨锐的坦诚相待也是记在了心里。
接下来的几日,杨锐便全心处理与刘岱协定之事,爵位方面的事情已经落实了。又经过两次接洽之后,刘岱便将弓箭手技能书和金钱赔偿两件事情也予杨锐兑现了。
当刘岱使用一枚乾坤袋顺利拿出1000万金币的时候,杨锐甚至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要的太少了,可能还是低估了刘岱的财力!
由于正处于董卓之乱剧情期间,乾坤袋内的物品是无法使用的,也就说明刘岱这1000万金币很大程度上是在剧情发生之前的储备,说不得也只是刘岱身家的小部分而已……
不管如何,当杨锐与刘岱将协定的事情接洽完毕。征讨东郡的事情也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此战杨锐出兵之举总体而言可谓是成功的,虽然没有最终消除刘岱实力,但也完成了最大限度消弱刘岱的既定目标。并将刘岱此前的大部分地盘分割成了数份,与乔瑁、丁原三方分别占据了下来,同时还通过协定的形式限制了刘岱再次崛起。
杨锐的收获自不必说,被邀请共同出兵的乔瑁、丁原两方诸侯获利也是匪浅,尤其是地盘方面,乔瑁获得了黄河以南定陶国及周围的大片土地。丁原也同样将东平国收入囊中。
而两者地盘的增加、势力的增强,在短时间之内对杨锐所辖势力的稳定也是有利的。
相比收获而言。此战三方的损失、代价则并不大,以杨锐而言。在攻略刘岱辖地十数城池的过程中,总计折损士卒数量虽然没有具体统计过,但也只是以千为单位,并且都被杨锐及时花费积分复活了过来。
耗费粮草、运输等各方面的花销则不超过20万金币,各城攻下后搜罗到的金币已是足够填补,并且还有部分剩余,说是以战养战也不为过。
至于乔瑁和丁原二人,除了乔瑁攻定陶城时折损了30000名左右士卒之外,丁原只负责跟在杨锐大军身后接管地盘,因此几乎没有多少折损。
乔瑁折损30000士卒也多是由于其报酬心切所致,属于心甘情愿的范畴,战后又得到了大片地盘补偿,同样也是没有什么好说的。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时间,杨锐、乔瑁、丁原三方先后将所分配的地盘分别接管了过去。
攻城的过程可能有些艰难,但是真正接管起来却是不比攻城简单多少,涉及到相关官员设置、财物分拨等很多方面的内容。
尤其是杨锐接管的东郡北侧七八座县城,本来杨锐准备立即推行屯田制、资源兑换以及兵役补贴制度的,然而仅仅是官员配置一项就费了杨锐好大精力才完成,而使用这些不成熟的官员去推行各项政策显然有些不妥。
于是杨锐便暂缓了几项政策的推行,转而鼓励各个县城的npc平民前往青州的北海、齐国等政策推行最好的几处迁徙,因为杨锐始终感觉东郡之地暂时还有些不安全。
实际的情况却是并没有出现杨锐所期待的大量npc迁徙,北部几县顺应杨锐提倡而前往青州的也只有部分实在无法过活的灾民、流民而已。
普通的npc只要还能够勉强生活下去的,并没有出现多少向青州迁徙的,即使青州的名声早已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