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是哪个村子的啊?”队伍末尾,一个拄着扁担的老翁向后面刚歇下担子的一个年轻人问道。

年轻人十八九岁年纪,皮肤黝门口沙田镇的,老大爷是哪里的?”

“那你们离的近”,老翁带着几分羡慕,“老汉家在三十里外的老秦沟。”

“这么远啊,您到的挺早的”。

“正是离得远,村长一接到交税粮的时间咱们就组织村里人一起过来啦,不到五更便起来往县城来了。”老翁这么说道。

小伙子道:“咱们方大人清正廉明,给的交税时间也很宽裕,不用这么着急。不过,像我奶奶说的,早一天把税交上早轻松一天。”

“是这个理是这个理”,老翁赞同地点头,这时,队伍前方起了一阵骚乱,老翁连忙回头,垫着脚往前看,还问前面那个汉子:“墩子,前面发生什么事了?”

队伍太长,汉子也没看清,说道:“爹,我过去看看。”

老翁一个没拉住,汉子已经走出队伍,往前走了好几步,老翁担心儿子冲撞到什么人,便一直看着,见儿子不是直冲莽撞的,倒也放下心来。

汉子凑着几个同样好奇的,谨慎地到前面看了看,旋即带着满脸笑容回来,排在这个队伍里同是老秦沟的人就问道:“墩子/墩子哥,怎么了?”

墩子咧着的嘴合都合不上,回道:“前面的差爷说,今年不用添损耗粮。”

这话落下,凡是听见的人无不大声欢呼。

所谓损耗粮,是地方官府在收税粮时,为了弥补水分流失、中途损耗,以及差役的辛苦费,而多收的一部分。

这在朝廷律法中没有明文规定,但却是一条潜规则,损耗粮最多收税粮的十分之一,不算多,天生畏惧官差的老百姓没谁会提出反对意见,但一家一户算起来,却也绝对不少。

老翁笑得露出了豁牙,跟前后的人道:“这下能省半石粮食,少说够一家人顿顿吃面条吃十来天。县太爷可真是青天大老爷啊。”

旁边人听到了,纷纷附和:“青天大老爷,青天大老爷。”

喊声一阵高过一阵,前面负责称量的差役都吓了一跳,往那黑压压的队伍看一眼,却也不敢出言呵斥,毕竟这是在夸赞县太爷呢。

坐在一旁监督的计县丞不着痕迹地撇撇嘴,这群小老百姓还挺会拍马屁的,不过正主不在,拍得再响也没用。

正这么想,一抬眼就看见身着玄色袍子的县令大人伴着他那姿容绝俗、身着粉白色缠枝花纹衣衫的未婚妻朝这边走来。

计县丞连忙扶着椅子扶手站起来。

方宴注意到这边,不着痕迹地朝就要过来见礼的计县丞摇了摇头。

计县丞笑了笑,坐下来,神色和蔼地看着这边正在称量税粮的百姓,跟人家聊起家常来。

看县太爷处理韦老三的手段,他若想安安稳稳地把之前做的事都抹过去,日后就得跟县太爷看齐啊。

这时交税粮的队伍已经在粮仓外曲曲弯弯地排了好几圈儿,人声嚷嚷的,方宴和乐轻悠虽然衣着长相都不像是普通农户人家,那些百姓也只以为是哪户大户人家过来交税粮的,多看一眼便罢,并没有多么好奇。

因着人多,方宴牵住了乐轻悠的手,走走停停地,问了好几人家在何处收成如何。

那些人都很健谈,只要起个话头,不用费心问,连家里喂了多少鸡鸭就都说了出来。

这其中,有满脸喜悦的,也有面带愁容的。

半个时辰后,两人回去时,已经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

想起刚才那些人中一个断了条手臂的汉子所说的话,乐轻悠心里就很不是滋味,那人的手臂是为了打猎还钱给妻子治病而被老虎生生咬断的,断了一臂后只能靠种地为生,然而地租加上税粮,地里的出产根本不够一家人嚼用,这两年冬天他们家都是每天一顿稀饭挨过来的。

与那个断臂汉子情况类似的人家还有不少,而且这样的人家大部分住在远离县城的偏远山村中。

乐轻悠一时之间还真想不出什么办法帮助这些人。

这时方宴说道:“朝廷规定,户主残疾或是家中有七旬以上老人者,每季都可领取一石粗粮的补贴,明天你帮我对照着户籍簿核实一下,即便做不到每季的补贴,冬天的补贴粮至少给他们预备起来。”

“恩”,乐轻悠点点头,“明年麦种的试种,也可以挑两个比较穷的村庄参与。”

方宴拍了拍她的发顶,笑道:“还是你想得周到。”

到县衙门口,方宴点了左边站岗的一个差役道:“把陈老爷、张老爷请来,我有话交代他们。”

差役见过礼,拿着腰刀就快步跑着去了。

乐轻悠说道:“那三哥,我先去后院拿些豆腐成品过来。”

“去吧”,方宴笑道,“拿了豆腐直接来前衙客厅。”

……

乐轻悠端着两块豆腐来到客厅时,陈老爷、张老爷都还没到,嫣红随后端着几杯茶过来,她把茶杯一一放好,乐轻悠就让她下去了。

片刻之后,陈老爷和张老爷一前一后微弯着腰,战战兢兢地一前一后进来。

乐轻悠本来和方宴隔着一张桌子坐着,见他们进来,就起身站到了方宴身后。

“见过方大人”,张老爷略慢陈老爷一步地下跪见礼,因着昨天韦三明的案子与家里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有些关联,现在被县太爷召来,即便有个陈老爷作伴,张老爷心里还是很不踏实


状态提示:257--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