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回到班上,发现自己走神溜号的这些天,老师上了大半本书。
b高的老师普遍年轻,女老师居多。
我对主科老师印象深刻。
先说班主任。
英语老师tina就是个女汉纸——性别女,民族汉,性格纸。
那么纸代表什么性格呢?
首先,纸可硬可软,tina的性格就是时软时硬的,但本质上还是软。她可以骂一个人毫不留情面,也会在一个人最无助的时候给予慰藉。她会捅破现实与幻想之间这层玻璃纸,来告诫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会及时构建暖心的童话王国,劝你活得快乐。自从军训荧光棒事件后,她就把自己嫁给了七班,看我们每个人都像长不大的孩子,标志性批评语就是:你们要是我的崽,两个巴掌就过去了。
其次,纸承载着字,因此具有可读性,tina这本书就写满了趣事。她在英语课上讲语法,举例子的时候,特别喜欢用两个人名,一个是tina本人,一个是tom,大概是前男友,句里句外意味深长,台下群众就忍不住起哄:tina,给我们讲讲tom的故事吧!
最后,纸记录着故事,见证了很多历史,tina作为班主任,收录了很多我们班的资料,见证了很多难忘的瞬间,她是我们回忆的出发点,她也是黑历史之源。她总是阴魂不散地出现在教室倒数第二扇玻璃窗,掏出她的iphone一通瞎照,贴到班群并说:看看你们上课睡觉的丑样!
她经常教育我们:人丑就要多读书。
有次英语课,窗外阳光明媚,莺歌燕舞。
tina看大伙心不在焉的样子,说:“今天天气不错,咱们出去玩吧?”
于是在上课时间,一班人跑到文渊湖踏青去了。
我们合影,畅谈,打闹,仰天大笑。
我们欢呼:tina万岁!
31
最开始教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是符阿姨,教了不久就去生小孩了。
某天,一个身着浅蓝衬衫的眼镜学长抱着一叠试卷,找到我们班。
“同学,麻烦给科代表发一下,谢谢。”说罢,他推了推黑框眼镜,露出一抹狡黠的笑。
“学...学长再见!”
随后,这个帅气学长出现在我们班课堂上。
他微微一笑道:“大家好!我是你们新的数学老师,毕业于北师大,初来乍到,多多指教!”
天呐,颜值那么高,声音又好听。
从此我班学数学积极性大涨。
我们教室对面就是教师办公楼,数学组在三楼,经常看到换元哥在阳台打电话,很快就有八卦说换元哥的对象是“兄弟学校”铁一中的美女老师。
到换元办公室一看,典型的“理科乱”,桌面还有充气锤,数学组几个男老师也跟小孩一样,经常拿那个充气锤玩。某天,我看到换元哥在阳台玩水枪,花式浇花。
太可爱了。
32
而教语文的小张老师,也是北师大的高材生,和换元哥年龄差不多,相比却沧桑不少,眼睛小如豌豆,肤色比麦色还麦色,戴着一副复古小眼镜。
我和阿萃都是被tina钦点的语文科代表。
那时我自觉水平不行,阿萃厉害。
记得第一节语文课,小张老师叫科代表起立,问完名字后就开始起外号。
我荣幸获封“周大侠”——周杰伦的粉丝该不服了。
此后,同学就这么叫我,而且语气里带一种戏谑的味道。
“同学们,我就开个玩笑啊...你们抬一下头...哎,不是看我,看ppt...”
小张老师说话喜欢停顿,每次停顿台下都迷之尴尬。
问问题没人举手回答的时候:大侠,你来回答一下!
......
小张老师板书前还习惯把个别字先在空中写一下,结果写出来还有很多是错的。当然,小张老师的字非常漂亮,如果说我的字像狗爬体,他的就是凤凰体。
那时,b高教室里装的都是白板,教室后面的黑板专门用来出黑板报的,当时用的笔是蓝色、黑色或者红色的墨汁,潮湿的天气里,白板上的字很容易模糊,大多时候老师用的是电子白板写字。
不知道是紧张还是习惯,小张老师拿笔的时候总在空中画圆,一开始我以为他暗示我们要画重点,一顿乱画,后来发现不是:一篇文章就那么长,他画的圈都足以覆盖每个字了。所以他的手势真正示意我们画重点的时候,我已经习惯性忽略了。
小张老师见语文课堂沉闷,总想引点话题出来,于是开始作比喻,但他对比喻的运用显然不够熟练,比如形容一碗面的细,你可以说细如线泉,但不能说细如头发——因为这会毁掉一碗面的美味,试想一下,你吃着像头发一样的面,是不是感觉恶心,吃不下去
小张老师打比方之前,还习惯加一句“我作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啊”——别啊,不恰当还是别说了。
最无语的还是拿同学作比喻,每当“这位同学就像同学一样”这类句式一出来,我就知道:完了,又要引民愤了。把握一个人的特点是很难的,如果你对他人不足够了解,即使这比喻夸人也很可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但小张老师的排比用得不错的,奈何没什么人听,他又想引人注意,每段排比的结尾都习惯性加上“啊”的一声感叹,这个“啊”字一出就把前面营造的气势喊没了,空气中尽弥漫着尴尬。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张老师可能没意识到这些,为后来发生的师生矛盾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