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庞大王朝的继承人,关于太子的一切事情那都是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无限放大。所以请老师上学这样平常的事情发生在朱厚照的身上的时候,就是被上升到了国家社稷的高度上了!所以无论是弘治皇帝还是内阁都是对于这件事无比的重视的,甚至高过于平常的朝事。毕竟,这是一件关乎未来和国家社稷的大事。一个失策所造成的后果是谁都是不能承担的,当然,众人的重视也不是平白无故的。表面上只是朱厚照请老师上学这么简单,但是实际上这绝对是一个对局精彩的权力相制。简单来说就是皇权与阁权的对擂,皇帝与文官的相博。最后,就是文官系统之中各方势力的相互博弈了!
朱厚照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弘治皇帝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决定朱厚照的教育问题,从而让朱厚照在未来不会被文官所把制。但是以内阁为代表的文官是绝不会容忍这样的局面发生,对于大明的文官来说皇帝是皇帝但是皇帝却也是要听话!不过,这样的的皇帝与傀儡有什么区别,所以大明的皇帝自太宗之后无不都是为了摆脱这种束缚而另辟蹊径!
孝宗弘治皇帝,也是其中之一。不过弘治皇帝所用的方式很是柔和而已,牺牲一些主权与权力来换取文官的相安无事!
内阁本来只是太祖皇帝为了辅佐皇帝而设立的,太祖皇帝可从来没有将内阁视为一个国家行政中枢,毕竟太祖将中书省裁撤又将丞相一职撤去,可不是让内阁成为下一个丞相!并且又重新掌握住相当于丞相的权力,让其成为皇权的制衡。虽然太祖皇帝并不认为皇权不能得到监督和制衡,但是要相信太祖对于国家权力的设立中内阁绝不会是制衡皇权的排头兵,不然太祖也不会设置都察院与六科了!
但是被官方认定为太祖皇帝的接班人的太宗皇帝似乎是在这一方面完全偏离了太祖的最初设立,不仅仅是成就内阁的雏形更是放出了宦官这一巨大变数!
太宗再时一切都是好的,但是在太宗皇帝成为往事的百年之后的现在。内阁以及宦官已经是慢慢成为了皇权的累赘!从后世而来的朱厚照深深知道,内阁权力过大对于皇权的威胁,更是知道宦官权重对于整个王朝的威胁!
总之,关于东宫老师的人选。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是牵动着所有人的利益。皇帝,东宫,文官甚至勋贵武官们都是在盯着这件事!
就如这次,为什么弘治皇帝给出的人选是两个,而且还让内阁可以从中取其中呢!这是不是有些不对呢,按照我们惯有思维方式。不是应该内阁提供人选让弘治皇帝来选择吗?
没有办法,这就是现实!
弘治皇帝是一个好皇帝不错,但是同时他有时候好像也有些大度过了头。起码在朱厚照看来是这样,因为一个人如果大度的过了头那就是妥协了!朱厚照并不喜欢妥协,他认为身为皇帝对与底下官员的妥协那是对于王朝统治所不能容忍的。现在他作为太子每日所想的可不是以前为了生活的柴米油盐,而是一个王朝的未来。尽管他是个初学者,但是每一个统治者都是从学习中来的。朱厚照认为自己可以学可以积攒经验,即便他可能面对无数困难无数磨难,对此他都没有任何怨言。
因为,勾心斗角,枪林弹雨会是他以后生活一大主题!以后的他是绝不会向这些人妥协的,哪怕一次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朱厚照也能够理解弘治皇帝,在开导大明之前他认为皇帝就是那种说什么是什么,无法无天随心所欲的。但是现在,他的想法被彻底颠覆!皇帝是个绝对孤家寡人,也是个以一对众的人。孤独,痛苦和委曲求全。
从一位天子从一位父亲出发,弘治皇帝决定给朱厚照找两位老师。并且给出了自己对于其中一人的两个人选,程敏政还有闵珪。这两人闵珪是都察院御史,而程敏政现在则是詹事府的少詹事。所以从官职上来说,弘治皇帝分明就是心中属意程敏政的。只不是为了让内阁脸上有些面子,弄出两个人选让选。其实内阁中,有人选闵珪吗?一个人都是没有,而且先前徐溥其实都是定了下来!
皇帝需要面子,而内阁也需要面子不是吗?
现在程敏政定下了,那么还有另外一个人选谁呢!内阁几人都是说出了自己心中所属意的人,最后得出了一个两个人的名单。一个是成化十七年状元,翰林院俢撰,詹事府少詹事并兼日讲官的王华王德辉,另外一个则是因为编修先帝实录有功而升为翰林侍读杨廷和杨介夫。对于这两个人其中王华是谢迁提出的,而杨廷和则是李东阳所提!
“如此,就此二人吧!宾之,由你执笔写折向陛下禀告吧!请陛下御定!”说完这句徐溥最后一锤定音然后站起身来对三人说道,“内阁诸事颇繁,如果无事还请几位都是各自归去处置事务吧!”
“下官明白”这边的刘健与李东阳则同时向徐溥拱手领命,不过徐溥刚刚说完准备走了。这边位于李东阳旁边就坐的谢迁却是突然向他喊到“元辅慢行,两位大人也请慢行!”
刘健李东阳两人听声停下脚步,转过生看向谢迁。而徐溥则是狐疑问道“于乔。却还有何事?”
“元辅大人,两位大人”谢迁逐一拱手躬身,然后又是说道“三位请看这两封太子给下官的回折!”说着就是将早就是藏在怀中的两份已经带着体温的奏折拿了出来,然后放在面前的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