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最后的枭雄>111,建预备役

义勇军整编会议进行了最后一项内容,李旭宣布建立义勇军预备役部队,随时准备根据形势需要进行战时动员扩编部队。目前暂定二个旅级单位,分别授予暂五旅、暂六旅二个番号,一旦需要即取消暂字头转为义勇军正式编制番号。二个暂编单位基本编制如下:

暂五旅,韦俊旅长,上校;吴大发副旅长,中校;张德新旅军法官,中校。驻防赣中。

暂六旅,谢文财旅长,上校;王德胜副旅长,中校;文允泰旅军法官,中校。驻防赣北。

该二旅皆只设立旅团营sān_jí指挥机构,只有少数骨干军官、士官和负责警卫后勤的士兵,区区数百人马,是典型的空架子部队---有编制没兵。

李旭宣布完二个暂编旅的任命后,告诉大家预备役是一种动员体制,藏兵于民。一旦战事需要,可以迅速动员老百姓参军参战,短时间内即可完成部队建制,投入战场。平常军务处负责部队编制计划,训练处负责预备役训练计划,预备役部队则根据总部计划负责对驻防区内乡勇团练的日常编组和训练,接到总部动员令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部队齐装满编,开赴战场。

预备役兵源以退伍官兵和乡勇团练为主,今年内要立法规定全面实行义务兵役制。江西境内百姓中凡年满十八周岁到五十周岁的青壮年男子,身体检查合格者都要纳入预备役征兵范围,或为士兵或为预备役军官、士官等。凡没有正当理由拒绝服兵役者都要受到法律严惩!当然法律要规定特殊人才如专家、工程师、在校学生等可以免服兵役。

预备役体制对保证战争力具有巨大的作用,义勇军必须高度重视这项战争动员工作,一定要下大力气对此工作常抓不懈,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预备役体系,要保证民众动员工作及时到位,要保证动员快速准确。

李旭对韦俊、谢文财等人说道:“本抚之所以把你们放到预备役部队的重要岗位,主要是考虑你们加入义勇军时间不长,对义勇军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水平还不十分了解。现在就让你们带兵打仗,恐怕会误了大事也会误了你们自身!但是你们都是带兵的老手了,所以让你们先干预备役部队,一方面熟悉义勇军的工作情况,另一方面也不至于生疏了部队管理---还望各位体谅本抚的苦心!”

韦俊、谢文财等人连忙起身施礼。韦俊哽咽说道:“末将深感大人恩德!自投军以来,耳闻目睹,感慨不已!特别是入军校学习后,末将如同重生…末将此生愿紧随大人鞍前马后,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谢文财也说道:“末将没什么本事,但知道在大人帐下服从命令听指挥!大人让干什么末将就干什么,绝无二话---末将一定带好暂六旅,时刻听从大人军令!”

吴大发今年二十八岁,中等个子,膀大腰圆,是个健壮的湘西汉子。环眼圆脸,脸上横肉,腮帮子上一颗黑痣,说话嗡嗡的。他原本是湘西山民,自小翻山越岭打猎采药为生。因与大户人家冲突,不甘受辱便上山当了山匪。被官府通缉后无法立足,远走广西投了太平军,在傅忠信帐下为将。此人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因功屡屡升迁,太平军中亦是小有名气。旭营攻打吉安一役于沙场乱军中受伤被俘,关了数月养伤未降,发往劳改队苦力干活。如此大半年,忽见妻小前来探望,说旭营并无歧视虐待家人,反而妥善安置一如当地百姓对待,发田种粮,儿子还和其他太平军的家属小孩一起进了吉安当地的蒙学。家人苦劝吴大发归顺旭营,好好改造,早日出狱,一家团聚,遂降。他在劳改队干满一年,表现良好,提前释放回家。

吴大发是个厮杀汉,哪耐烦在家耕田种地,回家三个月后便想投考黄土军校。李能通、韦大光都认识吴大发,便作保推荐其报名考试。吴大发也争气,在太平军中数年也识得几个大字,加上一身好武艺和多年带兵打仗的经验,于咸丰十年考入黄土军校三期,刻苦读书,发奋学习。毕业后因成绩优秀破格授上尉,分到南赣镇绿营任管兵顾问官。几年来的生活工作经历和所见所闻令吴大发的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黄土军校学习的二年,他的脑子彻底被洗了一遍---还在军校就加入了铁血会并成了死硬铁杆!

此刻吴大发跨前一步,认真地向李旭行铁血会致敬礼,然后大声说道:“大人,末将吴大发是个粗人,初为匪后入长毛,一直在邪道上挣扎,是个伤天害理的有罪之人!若非大人挽救,末将必无葬身之地!没说的,末将誓为大人肝脑涂地,护国安民以赎前罪!”

李旭虽然和吴大发不熟但是听钱五详细介绍过此人的情况,也算经历坎坷了。当贼当匪又当官---做贼是山大王,投匪是将军,当官又是中校。就是在劳改队也是牢头,打架第一。进了军校又成了三期学兵队的队长,还是铁血会支部书记---还真应了那句俗话---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啊!

李旭微笑着让韦俊、谢文财等人归座,表扬了他们服从命令服从工作安排的良好态度。强调军人就必须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任劳任怨而不斤斤计较。

李旭起身大声说道:“我们义勇军人不是乡勇团练,不是湘军淮军,更不是绿营八旗!我们是一支崭新的军队,是一支为了国家民族奋战的军队!”他侧身指着议事厅悬挂的那块护国安民的匾额,提高了音量说道:


状态提示:111,建预备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