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最后的枭雄>37,建立旭营

五月初,李旭正式将旭字营大营设立在南昌郊外青云谱,大营紧邻梅湖,依山傍水。营门前挂起招兵买马的牌子,开始招募人马。李旭抓大放小,具体工作由赵向东等人负责,他们也早清楚李旭的招兵要求,干起工作来驾轻就熟。

这几年江西屡遭兵火,历经战乱,难民无数。全省乃至全国各地都有大批难民灾民流落省城南昌附近,李旭一公布招兵条件和待遇,就冲着那十两安家银子,来投军的人就络绎不绝。就连南昌城里的百姓也是心动,纷纷前来报名投军。一些背井离乡或者破落无着的读书人见李旭特别优惠招收书生,更是慕名而来---兵荒马乱的年头还讲什么好男不当兵啊,有地方管饭就不错了!

李旭见前来投军的人蜂拥而至,要求赵向东他们一定要对来投军的人讲清楚旭字营的规矩和要求,严格控制招兵质量。李旭还是希望多招募一些没有家室拖累的单身汉,便于部队管理和减轻负担。当然,条件好的人即使有家室也可以,李旭可以先暂时安排在大营附近,将来再解决安家落户之类的问题。李旭心想只要自己控制了一块地盘,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这晚,李旭正在泡脚准备上床睡觉。忙乎了一天,他也累得够呛,腰酸腿乏。忽然李禄报告,大营外来了一人,自称匡济民,要见李旭。

李旭一愣,心说这谁啊?这么晚来见我有何急事?正想让李禄将来人打发走,猛地想起来了---哎呀,匡济民?这不是李旭在晚清年代的同学吗?当初两人一起蒙学读书,十分要好。两人同岁,匡济民小李旭几个月,后来都考中了秀才。三年前李旭随家人远赴海外经商,匡济民则随父母返回吉安老家了,从此两人渺无音讯。

李旭大喜,哐当踢翻了脚盆,赶紧穿鞋,连叫李禄快请匡先生进来。李禄答应一声走了。李旭忽然眼珠一转,想起了三国曹操迎许攸的故事,急忙把穿好的鞋袜一脱,光着两脚就往外跑。

刚跑到中军院子的门口,就见李禄已经引导匡济民迎面而来。李旭哈哈大笑,抢步上前,抱拳作揖道:“济民既来,大事成矣!”

匡济民含笑回礼,上下打量着李旭,笑道:“续之兄这是哪一出啊?莫非孟德迎许攸的典故?”

“哈哈,英雄所见略同!”李旭拉着匡济民的手,上下打量着,然后说道:“多年不见,贤弟风采依旧,愚兄不胜欣慰啊!”边说边携手进屋。

两人落座,李旭收拾干净,叫李禄整点酒菜,要和匡济民把酒夜谈。不一会儿酒菜上齐,精致的四碟冷盘,一壶樟树四特老窖,李旭和匡济民相对而坐,细说别后经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匡济民道:“自吉安为长毛所占,济民带家人逃进南昌,寄人篱下。听说续之兄招兵买马,故来投奔,望兄收留!”

李旭笑道:“济民能来助我一臂之力,求之不得啊!且在我营中留下,值此乱世正是我辈建功立业之时!”

“好!济民愿追随续之兄报国安民---干了此杯!”两人举杯一饮而尽。

“此次来投军并非小弟一人。”匡济民给两人杯中满上酒,笑道:“我在南昌还有不少吉安一同前来避难的老乡和同年,他们都想参加旭字营,不知续之兄以为如何?”

“好啊,我军新立,急需人才。不知济民的老乡和同年都是什么人?可有读书人?”李旭喜道,他现在就缺人才。

“我也挑了一些估计续之兄急要的人,有铁匠木匠裁缝治牲口病的,还有几个乡里的游方郎中…读书人有三四十个,其中还有八九个秀才公。”匡济民笑道,又默想了一下,说道:“总之,各类人加起来有一百多号人。”

李旭大喜,拍的一拍桌子笑道:“济民真是及时雨啊!我正缺这些人才啊!好,何时能让他们来?”

“我已和大伙儿约好了,回去就可以叫他们来。续之兄,他们来了你尽管挑选,符合要求就留下---不合格就不要。”

“好!咱们择才用人,绝不轻易浪费!”

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旭字营的招兵买马大功告成,全营人马除中军个别单位尚未人员到位,基本招募满编,部队装备也基本落实到位。

李旭清点花名册,旭字营目前合计人马有战斗部队十个连一千人,火绳枪三百支,劈山炮五门,抬枪三十支,大刀长矛盾牌投枪若干,半身棉甲六百副,铁盔六百顶,战马四十匹,大小车辆八十辆,驮马驴骡若干。

中军各处人员实编七十三人,其中情报处、后勤处、训练处、秘书处、财务处满编,其余各处都有缺额---缺额最多的是装备处,只有二人在编。中军警卫排满编,医疗队实编三十五人。中军编制人员合计一百五十八人,火枪十支,大刀长矛棉甲铁盔若干,战马二十匹,驮马大车若干。

旭字营全军总计一千一百五十八人。除了后勤连配备一定人数的铁匠木匠裁缝兽医等,李旭还编外招募了一些手艺人作为后勤物质支援人员,称为军队职工。这些军队职工有二百余人,全部安排在青云谱大营内工作。为了管理这些职工和便于沟通地方官府,李旭成立了旭字营的临时机构南昌办事处。

李旭来见曾国藩,呈上旭字营花名册和部队编制等文件,请他审阅。曾国藩仔细观看,将一些疑问提出,李旭一一解答。看完后,曾国藩表示满意,对李旭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旭字营的筹建大加


状态提示:37,建立旭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