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利解决了载垣、端华、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后,朝廷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善后事宜。十一月初,幼小的载淳于紫禁城太和殿正式登基,改祺祥年号为同治,定1862年为同治元年,是为同治皇帝。随即陆续颁布上谕加封恭亲王奕?为议政王大臣、军机处领班,文祥等人为军机大臣。宣布两宫太后在养心殿垂帘听政。同月将载垣、端华赐死于宗人府,处决肃顺于菜市口,其余党羽罢职免官。
赏功罚罪事宜基本完成,但是李旭该如何奖赏和安置呢?两宫太后觉得李旭在处置肃顺等人的事情上出力甚多,功劳最大,应该予以重奖!想把李旭留在京师予以重用,西太后更想把李旭弄进军机处行走,一来可以倚为臂助;二来说不定可以时常见面,那个啥…
于是两宫太后召来奕听了两宫太后的想法,苦笑道:“太后们是为李旭好,可眼下却暂时不能这样安排啊!近来南方不靖,长毛猛攻江浙,在安徽也是鏖战不休…江南正是不稳之局,李旭善战之兵岂能不用?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啊!其次,曾国藩湘军不断壮大,江南绿营几无战力名存实亡,倘若无人能制衡湘军,万一将来湘军尾大不掉如何是好?祖制汉人不可统兵---眼下汉人统军虽是形势所迫可也不得不防啊!虽说曾国藩不至于背叛朝廷,可是谁敢保证陈桥兵变不会重演呢?最好的保证就是彼此制衡以确保无人坐大而朝廷可以分而治之!所以臣以为李旭还是返回江南为好。第三,如今国力衰弱,急需自新图强以振国力。李旭愿意试点江西,探索出路,臣以为此利国之事也!其若留京,如何试点江西呢?”
东太后道:“听说李旭乃是曾国藩的学生,让他去监督湘军,能行吗?”
文祥道:“回太后,奴才以为这正是恭王爷的妙计!汉人最会猜疑,只要朝廷有意无意地抬高李旭必会引发曾国藩或其部众的猜忌,只要他们内部产生间隙,则朝廷无忧矣!”
西太后也点头道:“甚好!这样一来,可使双方互相监督都得听从朝廷处置。那么,就准你们所奏吧,姐姐你看呢?”东太后点点头,她生性淡然,更无意政治上的尔虞我诈。
奕?又道:“李旭有功于朝廷,军机处以为晋其爵位,授其军号,将旭营从湘军中分离出来。如此既施恩于其又便于分化管制!请太后圣断。”
西太后点点头,说道:“就这么办吧。”
十一月中旬,朝廷旨意到达旭营,谕李旭护驾有功,办事勤勉,晋男爵,授旭营军号义勇,独立成军。撤编江西绿营通归义勇军辖制。给予李旭专折奏事之权!
接到这通上谕,李旭大喜。爵位他不在乎,但是独立成军是个好事,意味着他可以名正言顺地扩军备战,只要军费允许!
李旭赶到紫禁城拜谢天恩,隔着黄幔向两宫太后谢隆恩表忠心。走完一套程序,他又来到军机处拜见奕对李旭笑道:“续之,太后本有意让你留京听差,是本王执意将你外派回赣,不会怪罪本王阻了你的前程吧?”
李旭大喜,心想留我在京那才是要了俺的小命咧!他连忙说道:“末将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末将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要我干啥我干啥!”
“哈哈,续之这个态度好哇!虽然义勇军列为朝廷经制,不过义勇军的军费只能给你二万人的名额,也就是每年二十万两而且还只能分期拨付!剩下的也就只能靠你自己想办法了---朝廷的难处还望续之体谅啊!”
“多谢王爷费心了!末将明白朝廷的苦心岂敢贪心不足?王爷放心,末将绝不给朝廷添乱!”
“甚好!续之打算何时返回南方?”
“回王爷,末将打算将部队暂时在西郊休整一月,待军需补充到位后即率部南下,取道直隶、河南、安徽。”
奕?点点头,起身走了两步,说道:“自江南大营被贼所破,朝廷绿营在南方几无军力。目下能与长毛周旋的也就只有湘勇了!两宫太后已有意将剿匪一事委诸曾国藩,估计明年初即颁上谕命其为两江总督,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务…续之以为如何?”说完,目光炯炯地瞧着李旭。
李旭一惊,电光石火间心中一动,看来朝廷是不放心啊!不仅对曾国藩心怀疑虑,就是对自己也要看看态度!他马上起身恭谨说道:“回王爷,末将一介武夫岂敢置喙朝廷决断!曾大人是末将老师,学生不敢妄议!一切惟王爷马首是瞻,末将只听朝廷将令!”心中暗道难怪奕?人称鬼子六啊,果然狡猾狡猾的!
奕?显然对李旭的表态很满意,笑道本王没有别的意思,续之不必多虑!两人又闲扯了一会儿,李旭告辞回营。
月底李旭将在京城养好伤势的官兵接回营中,一些重伤员已经无法随军战斗了,李旭命杨三率人护送伤员和烈士骨灰返回江西妥善安置。原教导队军法官林汉因为伤势严重抢救无效而不幸去世---这是旭营成立以来第一个战死的中级军官!
李旭十分伤心,为所有战死沙场的官兵组织召开了一个追悼会,亲自主持并致辞,总结了死者光辉战斗的一生,高度赞扬了他们的丰功伟绩!李旭命令以后部队官兵因公牺牲都要开追悼会,缅怀先烈,追忆功绩,鼓舞士气,激励生者!
十二月初,李旭请示兵部批准后移防京郊海淀,驻扎在圆明园附近。李旭将部队全体官兵带到圆明园,他望着大火焚毁后满目疮痍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