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寨的会已经交给桂英了。她两天赶一个会,其他时间嘛,就是遛乡卖。这个生意她干不了多久,过了夏天,她就得挪到城里的市场去。”
“她家豆豆开学就得上学,以后她的摊子就搬到市里去了。丁家寨跟遛乡,这边儿就得换人。”
“还有就是进货,以前也是她往家捎,我这边黄豆、绿豆都不能缺。我也出不去,你看哪有时间逛?遛乡买豆子,就得派个人给我买。”
“所以说,这边的也可以分成两个人,一个人专管卖,一个人专管买,遛乡的话,那也可以分成一个往东一个往西。”
“省得一个人太辛苦,这么大的地面还转不过来。就是豆芽儿得背着呢,估计走不太远。你看桂英,这么年轻,背着一袋子豆芽、几十斤,最多也就转一个上午。”
“下午就得在家睡觉休息。要不,连轴转谁也受不了。她不是托人买自行车了吗?为了啥?就是这个呀。”
秦夫人果然吃了一惊,“哦,桂英家要买自行车了呀?”
这可是大件儿,自己家跟李政委家都没有呢,说起来也是用不着。
女人不出门、男人有车、孩子不在身边弄个自行车也没多大用。但是,家里没有就是没有
秦夫人忙问:“桂英还真是赚不少钱,辛苦不辛苦的,也没白忙活。你看看,自行车的钱不是就有了?”
如梅笑笑,“也不都是卖豆芽挣的吧?刚干了俩月,没赚那么多。她家肯定有点积蓄,他们家比兰花家强。”
说着,如梅看着秦夫人,“嫂子要是不嫌辛苦,也跟着桂英试试?”
秦夫人吞吞吐吐地,“我一把年纪了,还洋兴啥呀?挣钱不挣钱的,家里不差那几个钱,也是想着在家怪无聊的。”
如梅看了江军一眼,“江军,你上回不是说,要给政委提提‘大院里办幼儿园’的事儿?你问了吗?”
秦夫人又是吃了一惊,“咱们要办幼儿园了?”
江军说:“就是如梅提了一句,说‘这一干生意,这几家的孩子没人管了,院里要是有个幼儿园就好了。’”
“我想着哪天给李政委说一声,前几天提了提,他回话说‘这得开会讨论,哪能一句话就定了?场地不说,谁来教?’”
“孩子们出了事怎么办?现在各家看着各家的,有啥事儿都是自己担待。一开了幼儿园,那可就不一样了。”
“还有家属们的工资,部队怎么出?出多少?这都是问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我看年会该当个事儿讨论讨论。”
“年轻军官们多、孩子们都不到上学年龄,听说有人看孩子,都挺高兴的。说‘孩子们光疯跑也不是个事儿,学点儿规矩也好’。我看支持得多,能成。”
如梅笑着对秦夫人说,:“嫂子,你看,要是能开个幼儿园,你们这年龄呀,看孩子是最好的,不急不躁的。”
“年轻媳妇们看孩子就爱着急,搞不好把孩子们吵一顿。昨儿个我还吼我们家儿子呢,孩子委屈得很,眼泪汪汪地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