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回到上古当大王>第三百五十二章 远航

时间飞逝,转眼间,杨浩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十四年。

十四年的时光,相对于人类数十年的寿命来说,已经无比的漫长。

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华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始的部落联盟已经在北方大地上消失不见,相对高效的中央集权制度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在这种高效的统治之下。

作为巨无霸一般的齐国,肆意的掠夺着老天赐予的资源。

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农田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粮食的增加,让齐国的人口呈指数增加着。

虽然受限于落后的医疗条件,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去。

但是总体来说,齐国的出生率远远的超过死亡率。

直到洪武十一年二月,新的统计结果出来后,齐国的普通人家,平均每户人口七人。

这就意味着每户一对夫妻便可以孕育五个孩子。

这只是平均值,若是条件好一些的人家,在这个十多年的时间里,开枝散叶的速度更是极快。

比如御林军大都督,此人在齐国官场上可是出了名生娃高手,此人娶了一个妻子,五个妾室,十几年下来,后代的数量多达二十人,最大的一个,到了洪武十一年的时候已经有了十二岁。

以齐国的法定婚配年龄,再过四年便可以进行开枝散叶,孕育齐三代出来。

御林军大都督的高产,让杨浩感到十分的汗颜,一度让他觉得自己是不是能力有些不行。

人口的增加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户部的官员统计出来的数字表明,直到洪武十一年初,算上南方新开拓的领土,与周朝蛮人的融入,整个大齐境内已经有将近两百万人。

看到这个数字,户部的官员激动的难以抑制,上书以洪武盛世来称呼这个伟大的时代。

但是杨浩对这个数字并不满意。

他觉得以齐国现在的土地资源,两百万人实在是太少了。

如果不超过五百万人口,这个盛世扣在太脑袋上,简直就是受之有愧。

他虽然有些不要脸,但是脸皮还没有厚的如同城墙一般。

盛世岂是随便就能说说的,在这两百万中,也就不到三分之二的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余的还在位吃饱肚子苦苦挣扎。

这如果能称得上是盛世,那盛世也太不值钱了。

他可没有某些后世蛮子皇帝那边厚颜无耻。

官员们的上书,被他一口给否决了。

官员们虽然有些不解,但只能以杨浩谦虚来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

洪武十一年立春。

难得清闲下来的杨浩,心情不错的他,难得的亲自下厨,弄了一个独特的饮食出来。

涮火锅,在这凉飕飕的初春吃起来简直就是一场享受。

而用来涮火锅的食材也都是纯天然无公害的野味。

从野外抓来的野山羊,济水中新抓来的大泥鳅,切成片的山药,几片白菜叶,几片青萝卜,配上茱萸,生姜,花椒等调味料熬制的汤底。

杨浩这一顿吃的无比舒坦。

王宫御膳房的厨子们自然是知道,自己的这位大王是个深藏不露的庖厨高手。

火锅这种吃法被他们学去之后,经过了一番改良,衍生出了许多的吃法。

当火锅传到民间之后,立即便征服了普通人的味觉,从洪武十一年开始,齐人几乎无所不涮了。

三月,冰冻了一个冬天的济水融化,四艘庞大的战船扬起高耸的船帆,在济水上航行。

阴冷刺骨的春风阻挡不了水兵的的训练。

经过洪武十年的摸索,水兵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航行与登录作战的技巧。

由于之前齐人有着近十年木筏的操纵经验,对风向水流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虽然此时换上了更大,更加先进的战船,但那些宝贵的经验却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

借着春风,四艘战船扬起船帆,沿着济水顺流而下,向着东方以极快的速度航行着。

这一次,他们的任务是从这里抵达位于东方在建的蓬莱港口。

在哪里进行休整一番之后,会向北而上。

杨浩给他们的最终任务是,从蓬莱港口航行到北方的陆地,也就是后世的大连一带。

这是对未来近海远航的一次演练。

大海远比江河危险的多,他不允许在自己统一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性的问题让自己的统一功亏一篑。

从蓬莱到大连这个不算远的航程行中,能够暴露出齐国的战船的不足。

等到蓬莱港口与船坞建成之后,就能够对着些不足进行改进。

走马上任的水军统领,官拜营长的石溪看着逐渐远去的长安城,心神有些恍惚。

曾几何时他还是个茫然无知的少年,当年的军中比武还记忆犹新。

十余年的时间,跟着齐国南征北战,到如今执掌一军的统领,曾经的少年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眼神坚毅的中年军官。

“石统领!这次我们得目的地就是这里,接下来我们工部的同僚,会对船只的情况进行检测记录,到时候还望石统领配合。”

一名留着长须的文官温和的说道。

石溪笑道:“宋侍郎客气了,本将自会配合,有什么需要本将帮忙的尽管来寻我便是。”

宋侍郎点点头道:“如此便多谢了。”

见石溪流看着沿途的风景,宋侍郎道:“如此盛景真有些不敢想象,这其中也有你我的功劳啊!”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二章 远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