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语路穿花拂柳,说说笑笑来到隆安院主屋。宁国公上朝尚未回来,众人大礼见过长公主后。长公主一手拉过春暖细细摩挲一遍。说道:“我的阿暖此番受苦了,小脸上都瘦的没肉了。阿奶这有几盒金丝血燕的燕窝,一会着人给你送去,每日吃一盏,补补身子。”春暖再三谢过长公主,又接过青苗手里的匣子,将抹额和扇套取出,拿给长公主。
长公主伸手接过,仔细一看,就让人给她换上。又对春暖说道:“以后别做这些劳神的事了,将养身子要紧,这些个东西过两年再做不迟。咱们家的女孩,以后也不必很会针线,只为打发时,略做些小玩意就好了,切不可为此损了心神。”春暖再次应答。
长公主左右两手分别牵了春暖春曦,又领着一众女眷向和安堂而去。
和安堂是个与众不同的园子,即有前堂的富贵豪华,又有后院的田园风情。长公主和春暖等人来到时,老太爷下田地里了,老太太正在打理屋后的菜园子,菜园旁边的围栏里还圈着十几只鸡,正咕咕的叫着。老太太一边捡了不能吃的菜叶草尖喂鸡,一边嘱咐正在吸水浇菜的叔祖母,别忘了饮羊饮牛。
这是极具乡土气息的一幕,但大家早已习以为常。长公主上前接过老太太手里刚采摘的新鲜蔬菜,递到身旁嬷嬷手里。老太太只捡最嫩的掐,所以看起来鲜嫩水灵,绿油油的极喜人。叔祖母也忙完了她的活,整了整衣衫向长公主见礼。
众人扶了老太太回屋。春暖这才看到,院里种了几架南瓜葫芦丝瓜,院子的一角整齐的摆放着一些农具,屋子的窗前一侧还有几架喇叭花,听说后果还栽着一片果树,一架葡萄。梨和葡萄正在成熟的时节,老太太先摘了一些放在屋里,等着儿子媳妇们过来品尝。
老太太已年近七旬,身子骨依然硬朗,精神也足。摆手让众人不用行礼问安。
“别弄那些虚礼了,你们有这个心意就好,都起来吧,我昨儿个同老头子说你们今天都会过来,老头子早早儿的就带铁蛋往地里去了,说地里的红薯能吃了,他要挖几个,再掰几个棒子回来,让铁蛋从塘子里捞几条鱼,这会儿快回来了。让小厨房整治几桌饭,咱们今儿个响午饭在这吃。”全然一副庄稼人的做派,不说长公主她们如何,只春暖和春曦致彬都是极高兴愿意的。似乎看到几个孩子们如此兴奋,孙氏妯娌几个也笑着回到如此甚好。
老太太看见春暖后,伸出粗糙温暖的手拉住她的手。“乖囡身子可大好了?可怜见的受了趟罪。我乖囡是个好娃儿,一会多吃点肉补补,瞧瞧瘦了多少。”又对孙氏说:“老大家的,一会儿回去的时候,给乖囡多拿点儿果子,再让老大杀两只鸡给乖囡拿回去吃。女娃儿家的就是吃的白白胖胖的才好看,才有福气。吃完让老大再过来拿,得给我乖囡多吃点,你们可不许偷吃,都给我乖囡吃。”孙氏连连应声,春暖倚在老太太怀里,看着春曦对她挤眉弄眼,逗得春暖笑软在老太太怀里。
老太太显是爱极了她,一只手不住的在春暖头上摩挲。春暖握着老太太另一手不放,这是一双像极了奶奶和婆婆的手,干燥粗糙温暖有力,只要有这样一双手,再多的苦难都不难挨。
春暖靠在枕上听娘儿们几个闲话家长,春曦坐不住,就带着几个丫头跑去外面玩了。不多时,曾祖父和叔祖果然回来了,手上提着框,框里装着玉米红薯,还有几根掰成小段的类似甘蔗但不是甘蔗的东西。春暖认得,可春曦认不得,追着曾祖问,曾祖有心逗她,就笑呵呵的一节一节削开吃,偏不告诉她。长公主孙氏几个也不认识,自然无法告诉她答案。
几个认识此物的丫头,用刀削了皮,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放在盘里插上竹签,以便长公主孙氏等人品尝。春暖许久没见过此物了,在现代也不常见,也只有积年的老农才会在地里种几株。杆子能嚼着吃,种子能做成饭,穗子还能扎扫帚,物尽其用。
曾祖问春暖可识得,春暖说可是糖黍?曾祖点头,一旁的春曦连忙把嘴里的残碴吐出,瞪大眼睛说:“可我见过的黍不是这样的。”
“ 这是黍子的杆儿,你见过的是黍的种实。”春暖回答她。
叔祖的篓子里装了几条大鱼,框里还放了几节白藕,八九个半干的莲蓬,一并使人送去小厨房。
春暖从匣子里拿出给老太爷老太太缝制的护膝烟袋。快秋凉了,给老太太的护膝里填了一层薄棉,给老太爷的烟袋上用写意手法绣了一头卧在树下悠闲打盹的牛。老太爷一看,乐了,连说我的乖乖,这不是咱家的那头牛麽,这可好,比那些个花儿叶儿顺眼多了。
正说话间,宁铁柱领着大儿二儿进来,宁扬一般离不得皇宫,休沐时才能归家。众人又是一番见礼,熙熙攘攘一片,春暖倚在长公主怀里渐渐困盹起来,老太太叫人铺了床,扶春暖去歇息。
春暖躺在柔软的床上,鼻间是被子晒过的太阳的味道,耳边听着一众亲人笑语交谈,阳光暖暖的照进来,瓜秧的影子印在窗棂上,她渐渐熟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