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孔门学渣>第912章 孔子谈仁(1)

所谓的“里仁篇”,其实都是后世的人加上去的章节名字。《论语》的第四篇,主要是讲“仁”。为了重点,为了为后面的内容作铺垫和说明,所以!这一章节基本上都是“子曰”。

曾参等人认为:只有先把先生(孔子)的仁说清楚了,以后解读给学生听的就容易懂了。

《论语》的第一篇,也就是传统所说的“学而篇”,讲的是“学”。学什么呢?学什么就是孔子的教学内容。

《论语》的第二篇,也就是传统所说的“为政篇”,讲的是“为政”。

《论语》的第三篇,也就是传统所说的“八佾篇”,讲的是“礼乐”。

《论语》的第四篇,也就是传统所说的“里仁篇”,其实讲的是孔子的“仁”。

可见!曾参等人当年编排《论语》的时候,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并非杂乱无章没有头绪。

只有一步一步来,才能全面理解孔子的学说思想。

可是!在乐歌等道家人的眼里,孔子的学说思想存在着很大缺陷。

乐歌等人认为:孔子除了人品外,其他的学说都谈不上思想!孔子之学,只能说是修身之学、品德之学。在盛世!还能流行、适用。在乱世!你要是信了它,只会吃亏。

不说在乱世吃亏了,在盛世之中,你要是一个不小心,一样会吃亏上当。你把别人当真心,往往别人就是伪装成善人的大恶人、大坏蛋!

所以!一些有阅历的人,都不会把孔子之学当回事的。我们需要孔子一样地品德,但是!我们要融入社会,要与现实生活相接轨。现实生活是很残酷的,并非歌舞升平!所谓的盛世,只是社会阴暗面少一些罢了,并不是没有丑恶现象存在。

我们需要用孔子的品德思想来教育世人,但也一样要告诉世人:恶人、坏人、敌人是永远存在的!我们对自己人可以用孔子的品德,对敌人……

无须多说了,对待敌人,只有杀戮。

只有你有绝对地实力能够控制住敌人、压制住敌人,你才能教化敌人。不然!只会是养虎为患,给敌人喘息、翻身的机会。

孔子之说是修身、修炼品德之学,而非应世之学。何谓“应世之学”?就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让自己很好地生存下去,这才是应世之学。

而孔子的学说思想,都是要我们自己做到自身修养。他认为:只要我们人人都如此做人、处事,社会就会如何如何。

可这毕竟是建立在假设的提前之上,是建立在“只要我们如何如何”的基础上的,而不是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而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在乱世!无法无天!在盛世,也一样存在阴暗面。

所以!孔子的假设学说,是不切实际地学说。不能适应现实的学说,都是空中阁楼、梦中世界,都是假的,不能实现的。

我们需要理想、梦想,但理想、梦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不然!就变成空想、梦想、不切实际的幻想、yy。最终!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生活的。

曾参见乐歌乐伯伯催促了,这才把竹简拿起来,念他编排的“仁篇”内容。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什么意思?”乐歌习惯性地问道。

曾参翻译道:“先生说: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士,他有志于去实行圣人的道理,报国为民,但又以自己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耻辱,对于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解释道:“先生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在意于自己的得失,这个人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有远大志向的人应该是那种把国、民、他人放在第一位,有奉献精神。而不是先考虑自己的享受、报酬,再想着如何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一个人只有先奉献,人们才能看到你的价值!”

“嗯!”乐歌应道:“我已经说过了!孔子的品德是好的!值得我们学习!”

“谢谢!”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翻译道:“先生说:“君子对待天下的人和事,既不在某些方面表现得特别偏向,也不在某些方面表现得特别冷漠、疏远,按照恰当的原则与方式来对待一切人、事。”

“嗯!”

“先生认为:做人心胸要广阔些,不能厚此薄彼,看问题处理矛盾要公正。”

“嗯!听懂了!继续往下面读!”乐歌应道。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君子心里装的是道德,想着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违背律法规定。小人心里装的是乡土,想着如何做一个得到周围人认可的人;君子心里装的是法制,带头遵守,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小人心里装的是恩惠,算计着如何才能得到别人的恩惠。”

“好!说得好!”乐歌叫好道。

“先生在这里讲的是: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讲的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

“嗯!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原因就在这里!看问题还是很清楚的。看人还是很清楚的。”乐歌赞叹道。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什么意思?”


状态提示:第912章 孔子谈仁(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