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铁尺君侯>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安分的小皇帝

都城。

朱良最近抖起来了,一扫往日在王鳌面前的颓废,终于有个榜眼的气势了,他娶了一房娇妻,背景深厚不少,说话都有底气了,要不是年过六旬的岳父退了,说不定还能更自如几分。

朝堂上老臣日少,尚且在位的也都不怎么上朝,多是称病在家,权力过度还算是平和,也终于到了小皇帝一展身手的时候,他总想立刻做点什么,身份虽然不同,那一份年轻人特有的不安分还是不少的。

朱良说的不是减赋就是改革,很对小皇帝的胃口,这也是他最近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这是造福于民,我这是大义啊,你们谁能说不对?是不是?”就连王鳌这位三元及第的状元似乎都被说服了,站在一边一言不发,呃,尽管以前他也不怎么说话。

“状元郎?你说我说的对不对?”又是一通意见与建议,朱良又一次拉上了王鳌,王鳌不想搭理他,但见小皇帝在看自己,只能点头称是,“对对对,你说的都对!”

虽然态度有些敷衍,但朱良还是很满意,微微圆润的肚子都凸起几分,要说这身材走样的确实有些快了,不过也没法子,嫁入豪门,吃吃喝喝总是免不了的,这可都是人脉。

要像王鳌那样,再有本事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只能点头,说不出半句有用的话?朱良满脸堆笑,再等着小皇帝的金口玉言,然而什么都没等到,圣上似乎还笑了一下。

小皇帝确实是笑了一下,他想起王鳌说过的话——我大哥说了,跟不想争论的人讨论问题,你就只要点头说“对对对,你说的都对”就行了。

现在的场面就是这样,朱良还以为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呢,没看见新科状元一直在点头吗?但是他没注意到别的大臣的神态,那是相当的玩味。

小皇帝这一次甚至都没有夸一下朱良,高武惯例说了,“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就宣布退朝了,朝臣走的时候也没人奉承或者鼓励朱良两句,他走的有些孤单。

实际上,朱良的岳父跟他说了,这个改革是肯定不能改革的,减赋倒是能减一些,不过也不能全国的来,先搞几个地方试验一下,这就需要派个人盯着,官不用大,能上达天听就行。

他在朝堂上说那些话,也不是真的一心为民,就是想拿下这个差事,办不成是经验不足,一旦办成了,那就是升迁的快车道,值得冒险,只是现在看来小皇帝没被说动。

朱良没动身子,头诡异的扭到身后,阴恻恻的看了一眼高大的宫殿,“一计不成,那就再施一计,一处不成,咱就换个地方。”

……

一处偏殿,小皇帝点了几个大臣一起用膳,此时时间还早,就只有王鳌和高武伺候在一旁,其他人还得等一会儿才能过来。

小皇帝此时背着手,心情还算不错,正就着朝堂上没说完的话题继续闲聊,“王鳌,你说让朱良去管这一块‘试验田’,监管减赋,他能不能胜任?”

“圣上……”

小皇帝摆摆手,“别这么严肃,咱们就是随便聊聊,又不是让你奏报,放松一些。”

王鳌也不拱手了,还真像是闲聊一样,“朱良还是有些才华的,‘试验田’管得,但‘试验田’里的百姓却受不得。”

“这是为何?”小皇帝十分不解。

王鳌拱拱手,“圣上说闲聊,那臣下就不把圣上当皇帝了。”说着走到一边开始倒茶,“我自小跟着父亲,见过很多县里的事儿。”

“就说这收税,百姓们可不管赋税是如何改革的,是增了还是减了,他们只想着跟去年一样,余粮能够温饱,把今年顺利的过下去,那也就行了,要求的不高。”

小皇帝接过茶杯,茶杯外壁上有些茶水,不由得腹诽一句,王鳌学问不错,这倒茶的功夫比高武可就差多了,“那不是正好嘛,朕同意减赋,百姓的余粮不就多了吗?”

高武摇摇头,拱着手退了出去,顺便把伺候的小太监也都支了出去,只留下小皇帝和王鳌两个,如果哪位大臣来的早了,他也准备先拦下。

“圣上,你想过减赋就要改变赋税的名称吗?”

“嗯,照例是要改的。”这就好比现在的法律法规,就算大名不改,后面的备注什么的还是要改的,最起码会加上一个某某年改吧。

“那圣上能想象改过的赋税名称一旦到了下面会变成几条吗?百姓信任圣上,你说减赋,他们就信了,可是一套各种名目的赋税下来,这余粮可就不够吃了。”

“你是说他们会巧设名目,私自增加赋税?”小皇帝不傻,只是缺少一些见识,“谁这么大的胆子?”

王鳌想起当时的县令爹,还有胜县周围的几个县,“圣上,一个人的胆子小,人多了,胆子就大了,刺史加一些,县令加一些,胥吏过手的时候再加一些,如此层层盘剥,赋税想减都难。”

“与其这样,还不如维持现状,我哥说了,现在的这个平衡轻易不能打破,他曾经跟胥吏说过,收税就像是薅羊毛,你不能把羊都薅死吧,这样才能薅下一波,细水才能长流。”

小皇帝琢磨了一下,这里面变数确实多,难怪那些大臣全都不说话,原来是没人敢担责任,“那什么时候打破才合适?不对,你哥还懂这个?”

王鳌一挺腰杆,“圣上,不是我跟你吹,我哥绝对不是一般人,比不上圣人,那也差不多吧。”

小皇帝撇撇嘴,“你哥就要进京了,要不让他去试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安分的小皇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