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大魏霸主>第785章让人绝望的失败何谈卷土重来
冉闵起家的老底子,这是十数万军队,士绅豪强只要敢反,这就会给冉闵一个杀光他们的借口。

哪怕是死,他们也不敢反。郑议死了,可是他的子孙并没有被杀光,只要香火得已延续,一时的荣辱,并不算什么。

可说,经历过失败,冉智养气的功夫可是见长了,他每天煮茶水读书,闲暇的时候就教圣朱泉镇里的孩子读书。也是看到了冉明自己培养人才的好处。学识自认不比冉明差的冉智也走上了这条路。

可是冉智毁容以后,他面容太吓人了。刚刚开始,冉智还被众学生抵制,慢慢的这些学生发现这个老师非常厉害。圣泉镇冉智的学生并不多,只有区区百余名,但是被冉智收为入室弟子的,却只有四位。大弟子罗玉虎,二弟方玉成。三弟子就叫杨玉坤,杨玉坤是杨运最小的儿子。四弟子裴玉刚。裴玉刚则是裴弼的小儿子。今年刚刚六岁。

当然,这些出身贫寒的弟子连名字都没有,都是冉智所赐名,这也是后来大大有名的冉门四学士。

冉氏的家学,并非以武闻名,事实上先祖乃是孔门十哲的冉有,最擅长的领域,恰恰是内政。但是,冉智也不是不懂兵法,只是不如冉明而已。在冉智教学中,他似乎是没有想过冉明的矛盾,以《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为启蒙教材,在武的方面,也是采取仿效冉闵的策略。

初时,圣泉镇传出了朗朗读书声,甚至抚琴弄萧的丝竹声,周围百姓非常好奇,慢慢的也就不奇怪了。这里并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封闭之地,自然不时的有人前来,圣泉镇冉智的名声慢慢的传开了,不管是谁,见了冉智都会躬身行礼,恭恭敬敬的说一声“子异先生”。

进入十月也是进入了深秋的季节,西伯利亚的寒流,让圣泉小镇一夜之间从秋季进入了严冬。圣泉小镇并不是商业重镇,原本萧条的小镇罕见人迹。

但是在响水泉边建起的一座小书院,却显得生气勃勃。自从煤炭的大量开采使用,魏国几乎到处都修起了地龙、火墙、暖坑。尽管圣泉小镇的百姓仍然非常贫困,可是对于冉智建立的学为堂却非常大方。原本只是杨运出钱,出力修建了十几间青砖瓦房。可是附近的百姓都想着让自己的孩子有点读书的机会。

当然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学堂还不能直接做官。可是识字却和不识字,有着天壤之别。即使同样的跑堂伙计,一个识字的伙计,可以拿到半个掌柜的薪水。至于会读会写会算的,那更加了不得。一个帐房学徒,第一年倒是没有工钱,可是从第二年开始,就开始拿着泥水匠的工钱。只要学成,一个帐房一年轻轻松松可以挣四五万钱。

圣泉镇的百姓,都想着让冉智教授自己的孩子,识点字,将来可以多挣点钱养活家人。可是冉智却有着自己的打算。也是放羊式的管理,不过在三百多名学生中,冉智还是发现了不少好苗子。

要说学识,冉智可比冉明这个瓶水强多了。抛开冉明在后世的知识,对于古代文化的学习,冉明还真比不上冉智。别看冉明有着赫赫军功,事实上他的军事知识也并没有冉智多。在军事方面主要依靠的无非四样,既权柄、威信、机变和经验。冉智所缺的不过是经验而已。但是由于之前冉智被冉闵贬到军中历练,这一个短板也弥补上了。

特别是冉智经历了这次大败,他的性格又发现了非常大的变化。要说兵书战策,冉氏的家学也算不错了。早在高祖冉隆时期,冉隆就是晋朝骑都尉。在这个时候,冉氏就整理了一套冉氏兵法。当然这个时候,冉氏兵法并不是所谓的战略兵法,而是战术层面的东西。这一套兵书最早是冉隆开始总结自己的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比如胡汉诸族势力,以及各族战阵的介绍。

在这个时候,冉氏兵法还不算兵法。充其量只是一个杂记。但是到了冉瞻时期,冉瞻就延续冉隆的笔记,加入了城池攻防、野战战阵、刀、盾、枪、戈、矛、弓、弩、炮特点诸兵种的图解,像投石机如何打造、各种兵刃、甲胄的制式规格。当然还有冉瞻戎马一生的各种战术经验。

冉隆死时,冉瞻只有十二岁,冉瞻死时,冉闵也只有十二岁。冉氏就是利用这种方式延续了冉氏的家学。这部大书并没有真正刊印出来,只是以笔记的形式一代一代往下传的。到了冉闵掌握这个传承的时候,冉闵又在整理了自己的经验和思想,特别是对于骑兵战阵战略战术思想。不过,也柔和了部分冉明所带来的后世思想,这样冉氏兵法开始大成。

以选拔、束伍、操令、阵令、谕兵、法禁、比较、行营、操练、出征、长兵、短兵、盾牌、弓射、拳法、旌旗、守哨、马经、城防、攻城、诸胡、天文、地理等共三十二门,七百八十小类。这里面也是图文并茂,若是留给后世,将是南北朝时期最全面的军事资料。这些东西,并没有对外出示,作为冉闵的嫡长子,冉智倒是看过,学过。虽然学得不全,至少懂得七八成。

冉智以前是没有机会亲自培养学生,可是看到冉明利用自己的知识,培养人才为自己所用。冉智也动了这个心思。四大入室弟子,还有三十多个不错苗子,就是冉智最初的班底。

一骑踏着晨霜而来,打破了圣泉小镇的宁静。骑士带着河洛的消息而来,但是这个消息,却不是冉智想要的消息。河洛没有乱,河洛被冉明公审了,处决


状态提示:第785章让人绝望的失败何谈卷土重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