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明点点头道:“可是镇西军士气越来越低,物资消耗越来越大,若是想靠围城耗尽桓温之粮,根本细作传回的消息,桓温在成都存储了大约全城百姓食用一年的粮食,如果节约着使用,坚持一年半没有什么问题。现在问题是,桓温能耗得起,可是朕却耗不起了。”
作为全军参谋总长,籍罴当然清楚镇西军在成都城外的消耗是多么惊人。
在古代因为百姓食用油水少,所以个个饭量非常惊人,普通士兵几乎人人可每天吃掉至少两斤米,记住这还是干米,而且不是蒸熟后的份量。镇西军全军拥有三十四万人,每天就需消耗六七十万斤粮食,这六七十万斤粮食,只是运输量的三成多,如果从关中长安启运,运输到成都,就需要准备至少一百六七十万斤。
如果光依靠农民产出,仅镇西军的开支就可以把魏国拖垮。好在冉明可以从中南半岛和南洋抢劫粮食,否则魏国早已没有粮食了。但是中南半岛也好,南洋诸岛也罢,虽然南洋土地肥沃,产量很高,但是南洋土著和中南半岛土著都太懒惰,即使用抢的,这个粮食数量也不是太多,根本负担不起。
“陛下可换一个名目!”籍罴道:“像当初征南大将军石越一样,以斩首五级以上将士,入邺受陛下接见,陛下可给他们加官晋爵,这样以来,既可以减少镇西军在前线的数量,同时也可以提高镇西军的士气。”
“妙妙妙!”冉明道:“此计甚好!如此就可以先减镇西军二成将士,这些将士以立功将士为主,朕可以奖励他们钱粮,并且可以奖励他们休假一个月,对了,这一个月时间不包括路上时间,而是等他们从邺城被朕接见后,才返回家中那时算起。”
半个月后,成都城外镇西军大营中军帅帐。自从投降魏国,谢艾一直都非常低调,其中的原因有好几个,首先是他当初带领凉军与后赵军死磕,偏偏冉闵第一次败仗就是在谢艾手里,而且死在他手底下的冉闵将士可不在少数,由此导致不少魏军将领对谢艾抱有一种个人的仇视态度。
第二就是他虽然不是在战场上被包围歼灭而被迫投降,乃是张耀灵降而主动带部队投诚,但是依旧摆脱不了降将的身份,在很多人看来他就是被魏军击败后被迫投降的,身为降将在魏军里自然也就不被很多人待见了。
第三,就是因为谢艾原凉国大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出山以来,所战必胜,名扬天下,为避免冉闵忌惮,他不低调的话那就是找死。
所以谢艾非常低调,实在是没有想到冉闵居然会在王擢叛乱后,直接任命他为镇西将军。和很多魏国将领一样,他对冉明这个皇帝没有多少忠诚,他忠诚的只是魏国这个利益集团。而不是冉明这个个体,冉明是皇帝他忠于冉明,如果冉明不是皇帝,他会效忠另外一个人。
其实说穿了,谢艾反而有一种类似于后世职业军人的素质。在魏国其实盲目效忠冉明的也仅仅是出身为讲武堂一系的将领,其他大臣基本上和谢艾类似,他们之所以选择效忠冉明,是有着诸多理由的,有的认为冉明是领导魏国统一、崛起的最佳选择,也有的认为冉明可以带领他们获得权势和荣耀,但是这里头很少掺杂有私人忠诚的,换了一个同样出色的人成为魏国领袖,他们同样会选择效忠那个人。
只是现在他接到了冉明的圣旨,从中看到了不寻常的味道。
二成有功将士返回邺城接受冉明接见和奖赏,按说谢艾应该高兴,可是呢冉明对于这两成有功将士离开前线,并没有派出军队前来接替他们,一下子就被削弱了二成军权。偏偏谢艾还提不出半点反驳,因为反驳冉明,就是阻挡士兵晋升之路,只要消息传出去,他谢艾在镇西军就会人心尽失,谁还会替他卖命?
“陛下,你这是要鸟尽弓藏了吗?”
谢艾对冉明的削权行为,有着浓烈的不满,当然权力这个东西像上瘾的毒药,只要偿过权力的滋味,没有人愿意放弃。谢艾也不免俗,想削我的兵权,不就是成都一战未攻克吗?难道谢艾真不能一战而下成都吗?
每一个人都着不俗潜能,当面对绝对的压力的时候,有的人有时可以成功激发自己的潜能。正所谓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行。谢艾接到冉明的圣旨,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谢艾发了狠,开始对付成都发动了围城以来最猛烈的攻击,当然谢艾不会采取不计伤亡苏联式的粗暴攻击,而是利用手中的资源尽可能的破坏桓温的城防工事。
不过,冉明的圣旨他必须遵从。因为在这个时候,谢艾非常清楚,没有人可以违背冉明的意志。
在后世一线将士也会采取轮换的制度,给予一定的假期,放松心情,其实就是为了避免将士因为思乡情节,或长久激战,产生心理疾病,因而产生反战情绪。大量从前线返回物资运输车辆,此时装载着从前线返回的将士。这些士兵有的是因为战功要去邺城参加冉明觐见,并且授勋。有的则是因为伤重或残疾,需要回后方治疗或复员。
冉明在经过籍罴提醒之后,思得更多一些。冉明也想借着这个机会,让这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看一看,魏国现在究竟建设成了什么美丽的模样。这个提议是杜聪主持的皇家特卫宣传部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