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乱世丽姝>第一百一十九章 明教叛乱

夏雪降服了江淮霸主杜伏威后,本来想率兵去苏南支援虬髯客,但却接到江淮急报:江淮的舒州城被明教光明左使龙啸率明教教众趁乱夺取。光明左使龙啸被称为天下第一高手,有“剑圣”之称。他夺取舒州城后,聚集大量明教教众,俨然想把舒州建设成明教在江淮的教派基地,成为不受天使国管辖的“国中之国”。

“明教”正式名称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受基督教与伊朗祆教马兹达教义所影响,是一种带有诺斯底主义色彩的二元论宗教。主要教义为“二宗三际论”,崇尚光明。摩尼声称自己是神的先知,也是最后一位先知。其对粟特影响很大,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摩尼教在隋唐时期传入了华夏,明教一词特指本土化的摩尼教,神学思想上认为光与暗,善与恶,永远是敌对与竞争。

“明教”教义以琐罗亚斯德教之善、恶二元论为基础,将一切现象归纳为善与恶,善为光明,恶为黑暗,而光明必会战胜黑暗,人类若依宗教之真理与神之志向,终必走向光明、极乐之世界;而无始以来明暗相交,恶魔恒于暗界,纷扰不息,致今之世界依然善恶混淆,故人当努力向善,以造成光明世界。此教因之又有明教之称。摩尼教之神具有爱、信、诚、敬、智、顺、识、觉、秘、察等十德。信徒之修养功夫以禁欲守默为主,素食、斋戒、祈祷(一天四次)为日常功课。其简明直接性,颇受当时人欢迎,故能传播于中亚、罗马帝国、印度、华夏等地,至十三世纪仍极为兴盛。

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传入西域地区,复由西域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隋唐时期曾在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

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故敢于造反,屡有反官府之举。自北宋末年起,浙江、赣鄱、安徽等地,皆曾发生明教造反之事。其后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而演变成明代末年之白莲教。

在古代华夏,摩尼教的发展混合有道教、佛教、白莲教等成分。五代十国、宋、元、明农民起义常利用为组织的工具。往往尊张角为教祖,敬摩尼(或译作“牟尼”)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教徒服色尚白,提倡素食、戒酒、裸葬;讲究团结互助,称为一家,认为世上光明力量终必战胜黑暗力量。五代梁贞明六年母乙以此发动起义。两宋时流行于淮南、两浙、江东、赣鄱、八闽等地,不断组织农民起义,最著名的有方腊起义、王念经起义。

宗教信仰自由是夏雪提倡的,不过如果宗教影响到国家统一和安全,那夏雪是坚决反对的。明教趁乱夺取舒州城,在江淮建立独立王国,不受天使国管辖,这是夏雪绝对不能接受的。

夏雪决定趁明教刚刚夺取舒州,立足未稳,即刻率兵夺回舒州,平定明教叛乱。

几天后,夏雪率领五千天使特战团精兵来到江淮舒州城下。

舒州城远看城高墙厚,还是非常坚固的。城墙上站着大约三千多人,夏雪在城外八百多米处,用望远镜观察城头,发现上边站的人除过五百多个身着白衣,腰挎长剑,还算整齐外,大多数都是服装各异,武器更是乱七八糟,甚至许多人拿的还是锄头、钉耙等农具,没有一个穿盔甲的,队形也参差不齐,一看就是一群乱民组成的乌合之众。

听说舒州城的江淮守军听到天使军攻破京口城后四散而逃,才让龙啸带领几百明教剑客钻了空子占领了舒州城。夏雪心说:“我就说嘛,就凭这样的乌合之众怎么可能夺取坚固的舒州城,剑客再厉害,也不可能是严整的军队的对手。”

看到城上大多是被明教蛊惑的穷苦老百姓,夏雪也不忍心大开杀戒。就派了几个嗓门大的前哨去城前喊话,让对方不要自不量力,白白送命,赶快开城投降,天使军保证城中每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秋毫无犯。

没想到,几个前哨刚接近城池喊了几声,城上忽然有人带头高声吟诵:

“光明普遍皆清净,常乐寂灭无动诅。

彼受欢乐无烦恼,若言有苦无是处。

常受快乐光明中,若言有病无是处。

如有得住彼国者,究竟普会无忧愁。

处所庄严皆清净,诸恶不净彼元无;

快乐充遍常宽泰,言有相陵无是处。”

这是明教经典《下部赞》“叹明界文”中的祷词。

又有人高呼:“明王出世,所向无敌!弟兄们,和天使军拼啦!”

城上那五百多明教剑客,有二十多个携带着弓箭,他们在明教护法方昊的指挥下向天使军的几个前哨张弓射箭。

夏雪一看,对方竟然不识好歹,负隅顽抗。不由大怒,先礼后兵,既然“礼”不行,那只有“兵”了。她叫回了几个喊话的前哨。让赵锋等阻击手前进到距离城池五百米的地方,专门瞄准城上携带弓箭的明教剑客进行精准射杀。

“砰砰砰!”爆豆似的枪声响起,城楼上携带弓箭的明教剑客一个个中弹倒地,有的脑袋被打穿,脑浆迸裂;有的胸口被打穿,鲜血喷涌。不到半盏茶时间,二十多个携带弓箭的明教剑客全部被消灭。

距离那么远,也不知道天使军使用的什么妖法,一会功夫,自己的二十多个精锐剑客竟然全部阵亡。这下把明教光明左使龙啸、明教护法方昊、其他的明教剑客和守城的被明教蛊惑的老百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九章 明教叛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