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

新时代也在人员上做过多的调整,只是用高劲松替换下充当前腰的队员,让他和魏鸿林在后腰上搭档。这套专为对付沁园而设计的双后腰战术立刻显露它的威力:高劲松在和沁园十七号的几次直接对抗中,身体并不吃亏,虽然对手也能在距离稍远时便凭借着速度和灵活摆脱他,但是魏鸿林马上就会出现在对手可能的进攻路线上,并且采取行动迟滞对手的推进速度来等待高劲松上前包夹,而出现这种情况的话,皮球的控制权通常都会易手——十七号个人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次次都能摆脱两个对手的纠缠。沁园最为擅长的中路进攻线路逐渐被遏制住了,他们不得不改变战术,把重心调整到两条边,而那个十七号也从进攻的组织者转变为进攻的接应者。他显然还不太熟悉这种角色的转变,接连好几次都搞错了自己的位置,他的教练不得不站在场地边大声指点他,哪里才是他应该出现的地方。

和焦虑的尤慎相反,郑昌盛如今是安安稳稳地坐在场地边的条凳上,手里夹着孙峻山递过来的香烟,心平气和地观看着比赛。他甚至还有心思和脸露喜色的孙峻山笑着攀谈上几句与比赛不相干的闲话,并且高兴地告诉孙总经理,一切阻拦在新时代晋级之路上的对手都是纸老虎——哪怕是沁园这样的球队,也一样有自己的死穴!竟然还有人说沁园的实力已经足够踢甲a了,说那话的人真该来这里看看,既然沁园都能踢甲a,那么新时代期冀一个甲b的席位,应该不是妄想吧?

老教练也确实有说这话的底气。

这个时候,由攻弱守强的魏鸿林和攻守能力比较平均的高劲松组成的双后腰已经逐渐控制住了中场。这两个同住在一间宿舍里的家伙也比其他人更有默契:魏鸿林一直拖在高劲松背后,即使是在进攻中也不会超越高劲松,他自觉地担负起了保护高劲松身后的责任,并且尽可能多地减轻自己身后防线上的压力;高劲松则主要承担着球队进攻的调度和组织,依据场局势的变化随时转换着场上的进攻重心。他们俩实际上已经取代了陈明灿和马成在球队战术中的核心地位,成为事实上的攻守衔接点和进攻发起点。这是几个老队员以前最反感的事情,因为高劲松的传球使得他们一刻不停地奔跑,他们要比平时的比赛多跑许多距离,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付出比平时更多的体力和汗水,虽然他们也明白,这种奔跑其实是在为胜利寻找机会,但是他们总觉得在心理上难以接受——他们怎么能围着一个年轻队员的指挥棒转呢?但是现在他们都接受了这个事实,同击败晋级甲b的最大热门长沙沁园的渴望比较起来,多跑几步多流一点汗,实在是不算什么……

高劲松并没有把所有的进攻都交付给他的队友去完成。在几次突破之后他就发现对手攻防体系中的一个大漏洞:沁园十七号队员并不擅长防守,虽然不至于让他们的中路防守形同虚设,但是这无疑是非常不错的进攻路线。他也立刻开始了有意识地尝试,并且成功地给对手制造好几次麻烦和混乱。因为中路进攻与球门之间的距离最近,而他的远射能力又被对手所熟悉,所以他在这个方向上的任何一次有效突破都会吸引到足够多的对手,这也就为队友们的奔跑接应腾挪出了空间……

短短几分钟里高劲松就和队友组织起好几次有威胁的进攻,虽然都没能转化为进球,但是在这几分钟里沁园队的禁区内外险象环生一片混乱,别说进攻,他们甚至连反击都无法组织,只求把皮球破坏出安全区域了事。

密集防守会让对手有机会远射,压出来防守又会给对手留下足够的空间突破,沁园立刻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就在他们为这事而犹疑不定时,张迟在禁区里接到马成的传球转身射门,皮球和门梁撞击时的闷响就象敲在所有沁园人的心头一样。

尤慎的脸色更难看了。他两手插在裤兜里,铁青着面孔站在场地边,凝望着场上的局面一言不发。他从来就没有预料到两支球队真正碰到一起时会是这么个结果,所以急忙间也寻不出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更糟糕的是,他的球队也不象新时代那样有着深厚的板凳潜力,可以通过换人来重新缓解局面上的被动。他手里的好牌几乎都在场上了……

原来沁园还存在这么大一个毛病哩!郑昌盛和戴振国两人对视了一眼,异常欣喜。他们倒没为自己没能在沁园比赛录象挑拣出这样的问题而有什么自责。在那几场比赛里,沁园的对手全都在赛前制订了防守反击的策略,而在比赛里又被沁园那快节奏的进攻给折腾得阵脚大乱,惟恐防守不利,哪里还敢奢谈什么有组织的进攻?就算是郑昌盛和戴振国他们闷在屋子里商议了一个上午才推出的这个双后腰战术,也只是一时的应急之策,惟一的指望就是凭借它能让自己输得有几分颜面。谁曾想到过这个双后腰战术竟然会有如此出色的效果?

且慢!既然双后腰战术效果如此明显……

“郑指导,我在想……”戴振国并没有把自己的话说完。他忽然记起了老教练那执拗的性格和固执的用人原则,要是两人在这个大庭广众的地方起了什么争执,那不是把工作中的矛盾曝露在队员们的面前了吗?

“唔。”郑昌盛抬手打断了他的话。从高劲松和魏鸿林搭配的双后腰战术里,他也受到了一些新的启发,这些东西


状态提示:第二章(18)--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