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萧东昌下班之前,长孙无忌特地到他的办公房里,让他回去劝劝萧老爷子,要体谅陛下的难处,不要当众跟陛下为难。 x 23 u
萧东昌也有点为父亲担心,于是特地来找父亲谈论此事。
萧乾说道:“昌儿,你有没有发现,陛下和以前的差别?”
萧东昌说道:“陛下越来越强硬了。”
萧乾点头说道:“你说的没错,随着政权的进一步稳固,陛下权威日盛。尤其是这次求雨后,陛下认为上天眷顾自己,愈发地意气风发,脾气也比以前大了不少。
陛下也越来越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了,此事恐非朝廷之福啊。
齐王殿下孝敬陛下这无可厚非,可是国家仍然不富裕,不是陛下该追求享乐的时候。
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提醒陛下,以天下苍生为重。”
萧东昌担忧地说道:“可是,父亲在朝堂上当众让陛下下不了台,触怒了陛下,只怕您这刚刚复职,会不会又被罢官了呢?”
萧乾笑道:“我被罢官已经不是一次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昌儿,做官不能只是考虑个人得失,那样做事只会变得畏首畏尾的,丧失了锐气。只要是真心为朝廷着想,心怀坦荡,才能够不失初心。”
萧东昌说道:“父亲教训得是。”
长孙皇后寝殿,立政殿。
李世民气呼呼地说道:“萧乾这个老家伙,真是气人,罢官五次了,这个臭脾气还是不改。总是跟我过不去,当众让我下不了台。
我看,还是让他回去养老吧。”
长孙皇后问道:“陛下,您早就知道他是这个脾气,干嘛又恢复了他的仆射职位呢?”
李世民说道:“还不是看在他当年功劳的份儿上,我才一次次给他机会的。”
萧乾原本是李渊的宰相,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逼着李渊让位,李渊坚决不从。
李世民总不能对自己的老爹下手吧,于是这件事让他十分为难。
关键时刻,萧乾多次劝说李渊,终于使得李渊让出了皇位,做了太上皇,使得唐朝的权力平稳地交接。李世民是个念旧的人,总是惦记着功臣们的功劳。
长孙皇后笑道:“陛下念及旧情,百官们才愿意为陛下效忠,这是您的福气,也是百官们的福气。
再说了,您反复起用萧大人,恐怕还不只是因为念及旧情吧?”
李世民说道:“还是观音婢了解我啊。萧乾虽然脾气倔强,可是他有大局观,才能卓著,是我的一个得力的帮手。尤其是在制衡门阀氏族方面,能够起来很好的沟通作用。”
长孙皇后赞道:“陛下能够容人之短,用人之长,正是您与那些平庸帝王之间的区别,正是一个英明君主的伟大之处,一点意见不同的争执,算的了什么呢?”
长孙皇后是个聪明睿智的女子,她从来不在李世民生气的时候和他顶嘴,而是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听众,等到李世民的气消了,才慢慢地规劝他。
李世民脸色好多了,他叹了口气,说道:“还是观音婢了解我。也只有你知道我的难处啊。”
李世民这个皇帝当得很艰难。目前的他面临着几大难题。
其一、大唐周边地区极不安定,这些年来战争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就是现在,西突厥、铁勒、薛延陀,高句丽,还有新近崛起的吐蕃,哪一个都不是安分的主儿。
其二、国困民穷,灾害不断。从贞观初年至今仅仅十年时间,水旱灾害、瘟疫、地震、蝗灾、台风等等,造成了重大损失的就多达19次。朝廷一直为贫穷困扰。
其三、大唐是马上定天下的,造成了军方将领们的骄横。随着征战的减少,如何安置一大批军方将领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其四、官僚体系不得力。
大唐开国之初,留用了大批的前隋朝官员,这些官员现在仍然有很多继续在朝廷中服务。
文官体系中,门阀氏族子弟占大多数,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阻碍着朝廷政令的通畅。
基础官员的素质更差了,朝廷下达的政令,到了下面经常走样。
所有这些麻烦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缺乏人才。
隋唐时期,教育资源基本上掌握再门阀氏族手中,朝廷选拔出来的官员,也都是他们的子弟或者与他们联姻的家族的子弟,就连科举考试,选拔出的人才也都和他们有关。
唐朝的学校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私学是有钱人家和有声望的文人自己办的,还是和门阀氏族有关。
李世民能够抗衡他们的只有兴办官学,可是由于财力物力以及教师资源的匮乏,此时的官学规模很小,长安的国子监里面也只有少量的学生。
比如国子学只有学生300人,算学只有学生30人。这和李世民的期待相差太远了。
李世民想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成为千古一帝,他目前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大批人才。
长孙皇后说道:“二郎,宫里的日子还是不错的,您就把这笔钱捐出去吧。”
李世民仍然有些不爽,他说道:“这个老家伙,就不会好好说话,他要是态度好的话,我也不在乎这点钱,可是不能被他逼着这样做,可也太窝囊了。”
长孙皇后知道李世民已经想通了,只是嘴上喷几下,发泄一下罢了。她就不再谈这个话题了,她说道:
“乾儿进来表现不错,从求雨的事情上,就能看出这孩子肯动脑筋了。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