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和张宝贵带着王玄策和高通在一个中队的飞虎军护卫下,从baji斯坦边境进入了吐s蕃,他将一些礼物和一封信,委托吐anbu,说这次途径吐s蕃,因为是奉旨回国,时间紧迫,就暂时不去拜会他了。等到李佑从长安返回的时候,会亲自去拜会松赞ganbu。
长安城,东宫。
初春的长安,乍暖还寒。
花园里其它的植物,颜色依旧灰暗,迎春花却已经灿然开放。
李承乾披着赭黄色的锦袍,在王妃苏氏的陪伴下,正在花园里散步,张玄素拿着一封信过来了。
他行礼说道:“臣张玄素参加太子殿下、太子妃殿下。”
“师傅不必多礼。”李承乾说道。
“殿下,齐王殿下来信了。”张玄素说道。他将一封没有封口的信,交给了李承乾。
“哈哈,五弟要回来了,我要给他设宴,好好的接待他一番。”李承乾看完了信,高兴的说道。
张玄素也提前看了信中的内容,不过,他假装不知道信中的内容,问道:“齐王殿下在信中说了些什么?”
李承乾把信递给了他,说道:“你看看吧。”
张玄素接过了来信,假装仔细地看了一会儿,高兴地说道:“齐王殿下要求的事情,要抓紧给他办理,免得他在长安耽搁。”
李佑在来信中说,他这次是奉旨返回长安,汇报与波斯、大食等国通商的事情,很快就会返回波斯。希望李承乾为他动员大批教师、学生和工匠,好让他临走时带回波斯。
李承乾和张玄素听说李佑只是暂时回到长安,很快就要离开,心里也没有别的想法。尤其是李承乾,他跟李佑的关系密切,快两年不见了,心中确实有些想念。
张玄素不同,他不希望李佑在长安长时间耽搁,因此他认为应该迅速将李佑的要求,在李佑返回长安之前,就为他办好,这样就可以避免李佑因为这些事情,有留在长安的借口。
其实,李佑故意写这样的内容,提前给李承乾,就是向李承乾等人表明自己的态度,告诉他们自己是不会留在长安的。
李承乾听到张玄素这么为李佑着想,很高兴的说道:“这件事儿就劳烦师傅牵头来办吧。波斯那里是新开辟地区,汉人的数量也很少,急需大量的人才。
请师傅多多费心,尽可能的为五弟多输送一些有用之人。”
“是,殿下,臣马上就去安排。”张玄素说道。
“师傅,也不急在这一时,难得这迎春花花团锦簇,一起赏花如何?”李承乾心情很好,兴致很高。
张玄素却没有这个心情,他急着落实李佑要求的事情,免得因为这些事情,给李佑留下留在长安的借口。
他笑道:“臣对诗文并不擅长,这您是知道的。赏花的事情,还是由太子妃殿下来陪伴您吧,臣可不想留在这里做蜡烛。哈哈。”
当年,李佑对萧婉玉说的那个关于蜡烛的比喻,早已经被人们普遍的接受了。张玄素正好拿来一用。
三月底,李佑终于返回了长安。
这天晚上,芳林门即将关闭,城门官已经发出了关闭城门的命令。六名士兵推动着两扇沉重的大门,缓缓的向中间合拢。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骑士喊道:“先不要关城门。”
正在城楼上的城门官,看到是一名军官,具体的服色在夜间看不清楚。他就对下面的士兵们吩咐道:“先不要关城门。”
随后他冲着来人问道:“来者何人?”
这名军官说道:“我是飞虎军军使高通,请暂时不要关闭城门,后面还有人马即将入城。”
“这?”城门官有些犹豫了。
关闭城门的时刻已到,按照规定他必须立刻关闭城门。如果是高通一人,此时入城他还可以提供方便。可是等到后面的队伍入城,他就为难了。
不过他也不是不可以通融,他问道:“后边的人马距离此处还有多远?”他的意思是,如果时间短,他可以稍等一下。时间长了,那他就爱莫能助了。
李佑在长安城的知名度很高,他为了避免张扬,特地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夜间入城。
在路上,因为一名卫士突然发病,耽搁了一点儿时间,因此才派高通前来城门通融。
高通从自己离开队伍的地方到这里的距离判断,李佑等人至少还需要小半个时辰。
他说道:“还需要半个时辰。”
城门官说道:“将军大人,这件事儿请恕小人爱莫能助了。得罪了。”
说完,他喊道:“关闭城门。”
士兵们又开始推动城门。
高通有点儿着急了,他总不能让齐王殿下等人在城外的荒野上待一晚上吧。他说道:“等一下,是齐王殿下到了。”
“什么?齐王殿下?”城门官吃惊地问道。
士兵们也自动停下关闭城门的动作。
高通说道:“正是齐王殿下,他不远万里刚刚从波斯赶回来,还请大人通融。”
齐王殿下威名赫赫,上到皇亲国戚下到贩夫走卒,对他无一不是敬佩有加。
以前的诸多功绩就不说了,最近接连在波斯那边打下了纵横数百里,人口超过百万的庞大的疆土,作为大唐的子民,个个都感到脸上有光彩。
城门官不再犹豫,他说道:“大人,请允许我等虚掩城门,并不上锁。等齐王殿下到了,为殿下开启如何?”
高通对着城头上的城门官和城门口的士卒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