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
赵云领下郭瑾的命令,手持皇帝虎符前往军营调兵,整顿军队,整顿沿途所需要的一切口粮、物资,以及行军公文。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两万中央精锐铁骑以一人双马的模式一路狂奔,浩浩荡荡向西而去。
赵云作为中央军的总帅,一直以来都负责镇守京城,把京城镇守的固若金汤水泄不通,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是魏帝国的定海神针一类的人物。
这一次他出征而去,留下中央军群龙无首,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统兵人选。
于是在赵云离开之后第二天,郭瑾身着铠甲,手持天子剑,前往中央军各大军营检阅部队,赏赐军队肉食、酒水,巡视军营。
然后郭瑾下令中央卫军四将军有事直接上表给皇帝,他将为四将军开辟中央军奏事绿色通道,有什么问题直接写奏本递给皇帝,皇帝亲自帮他们解决这些疑难问题,他们完全不用担心。
郭瑾没有另外设立一个临时的卫军将军来代替赵云行使卫军将军的权力,而是自己化身为【卫军将军】,自己亲自处理卫军的军务。
卫军四将军中负责留守的夏侯渊和郭栋将直接听命于郭瑾,向郭瑾奏事,不用绕道任何地方,直接就可以向他传达请求。
郭瑾不动声色的顺理成章的把卫军军权掌握在手里,直接给卫军的将军们下令办事。
不过,这还不能让他感到满意。
郭鹏感到忧虑的事情,郭瑾并非没有考虑到。
事实上在郭嘉提出赵云这个人选的时候,郭瑾就考虑到了问题所在。
郭鹏曾说过,中央军这个大团体除了皇帝之外,不适合设立一个总的话语权代言人,否则很容易走上罗马帝国的老路。
罗马帝国的老路是什么,郭瑾也知道,禁卫军把持着皇帝人选的资格,谁给他们的好处多,他们就拥立谁做皇帝,搞得皇帝不像皇帝,国家不像国家,吃枣药丸。
所以中央军不需要卫军将军,甚至连前后左右四将军都不应该是实职,最好只设立一个虚职,徒有其表,没有实际事权。
真正的统兵权应该直接下放到校尉一级别,将军级别的统兵者应该只在战时有统兵征战的权力,其他时刻就该是个吉祥物。
校尉人数就太多了,一盘散沙,不可能全体聚集起来形成一股可以威胁皇帝的势力,就算在政治危机时期也难以聚成一股力量影响朝政,面对皇权只能顶礼膜拜。
郭瑾的军事威望不足,不该设立中央军的实权将军威胁自己的皇权。
郭瑾深以为然,选择赵云做主帅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危机和机遇的存在,于是他利用赵云带兵出击的机会,直接和卫军四将军建立了联系。
接下来,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
第一步,把卫军将军虚职化,第二步,进一步把四将军虚职化,把实权下沉到校尉一级别。
非战时以校尉直接统领卫军、对接皇帝,战时再让自己属意的将军掌握实权,统兵出战。
他觉得郭鹏设立起来的【战时】和【非战时】的理念非常好,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如果没有这个理念的贯彻落实,他面对一些年龄岁数功劳资历都远在他之上的前辈武将们还真不知道该怎么下手。
但是郭鹏推行了【战时】和【非战时】的理念之后,他想要动手就简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