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络游戏>两汉往事>第十六章初开盛世—第四节 医之圣手(四)
有着牵扯不断的关系。

解铃还须系铃人。张释之很快不目光锁定在了淳于意的身上。

前边介绍过,淳于意医术高明,能判定人的死期。这一点,真是太有用了。之所以说淳于意的这个能力很有用,是因为刘恒很怕死,他穷其一生都在烧香拜佛为“活”而努力着,“死”这个字是他的忌讳。只要把淳于意的这项本事介绍给刘恒,就无需再说什么空话套话了。

但这种话并不是谁都适合说的。首先张释之不能说,因为他是执法者,他如果说这些话明显有点判人情案的意思。刘将闾、项处等人也不太适合讲话,这些人如果开口,显然是在和大胖子刘则对着干,这些人还不愿意自找麻烦。淳于意本人似乎也不太适合讲话,因为他现在每说出的一句话,似乎都是在狡辩。

既然大家都不适合讲话,那就该认真研究一番了。

最终,这些人毫不困难地相中了一个人,一个与淳于意亲近的人,适合求情的人,这个人就是跟随老爹进京的缇萦。虽然未成年,但没办法,现在能抓挠着的也就剩她了。这个十五岁的小女孩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这些人的授意和帮助下,缇萦写了一封言辞哀婉的长信。信的最后写了这么两句话:“一个人被砍去了脚,就成了残废;被割去了鼻子,就不能再安上,即使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我情愿做官府的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在暗中给她出主意,但这两句话不仅对淳于意父女很有帮助,更让很多犯了小错的人受益匪浅。

看完这封信,刘恒说了很长一段话,核心内容只有四个字:废除肉刑。随后,放出了淳于意,也没让缇萦去当奴婢。

刘则的愿望落空了。

同年,朝廷重新修订了刑律。将黥刑,改为递去头发,以铁束颈服刑四年;劓刑,改为打三百板子;斩左趾,改为打五百板子;对于那些犯斩右趾以及杀人自首、官吏贪赃枉法、监守自盗等罪,于判刑之后又犯笞刑罪者,一律弃市处死;而对于判处其它各等徒刑,在一定年限内无逃亡等行为的,则可相应递减刑罪,直至释放免刑为庶人。史书称,从此以后社会“风气笃厚,禁网疏阔,刑罚大省”,以至一年之中仅“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焉。”

这件事对刘恒来说,既收获了仁慈的声誉,又为大汉天下留下了一位医之圣手,更为后世中医的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淳于意活了下来,可大胖子刘则却不那么顺心。他窝窝瘪瘪地活了两年后,一命呜呼。

刘则死后,刘恒把目光投向了刘将闾。他这次上蹿下跳救淳于意的命,得到了刘恒的认可。最终,让他搬了一次家,顶替了刘则的位置,成了新一任齐王。


状态提示:第十六章初开盛世—第四节 医之圣手(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