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进城之后,愒缇斯一路目不暇接,惊奇连连:“真了不起!我从来没想过,粮食蔬果还可以这样种植。只要有效地利用好土地,的确能收获丰富的物产。”
“我们有一个专门负责环境问题的部门,包括:水土保持、植被再生、合理利用环境、牲畜数量的控制,等等,避免造成人口与环境的冲突。”堤沃德向使者们介绍道。其实,早前曾从流光人那里听说过,农耕民族在寻求生存之道的时候,往往是从破坏自然开始的。因为农耕民族必须不断地开垦土地,农业的副作用定然也会接踵而至,破坏栖境,引发流行病,导致阶级分化、暴政、战争、饥荒等等不一而足。为了长远之计,那几位大人不得不向流光人讨教,开创出了整体性地利用环境而不破坏自然的生存方法,并且仍在不断地改善。
为了保证粮食的可持续生产,除郊外的田园以外,城中也没有浪费的土地,所栽种的植物都各有用途。佳宁人培育了多层次的可食用果树林,高大的果树与低矮的作物错落有致,尤其是一些生长季较短、易于储存、适合应急的薯类和坚果类作物,以确保拥有可持续的食物来源。
住宅周边或庭院内外,也整齐地栽种着美观且容易生长的可食用植物。有些低矮的院墙上,还摆放或悬挂着许多用绳索连成一串的陶盆,陶盆里种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短期蔬菜或香料草,在食用完一盆之后,马上就可以换土接着种植下一盆了,十分便利。还有各种正在晾晒、打算用于储存的食材,红的、绿的、黄的、紫色、白的……一串串地挂在屋檐下,极有情趣,美不胜收。此外,城里还有不少专门用于制作和存放熟成肉、熏肉、腌肉和发酵食材的公共仓储。
有一条从森林里引流入城的、大约只有半臂宽的人工开凿的小溪,作为饮用水源,顺着城市的格局,从家家户户门前流过。水底铺着光滑的小石子,鱼群在清澈的溪水中游过,又为这座城市平添了许多生气。道路两旁不仅栽有花草,也有瓜果,任由路人采摘食用。它们不仅装饰着这座城市,还帮助人们解决了温饱。
愒缇斯边走边为使者们介绍城市的景观。经过中央广场时,愒缇斯发现不远处有一间造型奇特的屋宇,风格有些与众不同,只有承重柱而没有墙壁,里面有几尊大小相等的雕像。他不禁好奇地问道:“那间两坡屋顶的建筑,是做什么用的?”
“那是众神之庙。”堤沃德答道。
“众神之庙?”使者们皆是面露疑色。
“就是供奉着不同宗教的神明的庙宇。”堤沃德解释道,“随着佳宁城人口的不断增长,现在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有纳博兰德人来此定居了。因此,为了满足各个教派信徒们的精神需求,便在中央广场旁边建起了一座众神之庙。”
“既然是不同教派的神明,为何会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呢?”愒缇斯诧异道,其余人也疑惑地望向了堤沃德。自古以来,因为信仰不同而互相残杀的事屡见不鲜,远的不说,十几年前,纳博兰德人就曾为了捍卫蜥神的独尊,而毁灭了一座千年古城。所以,将那些来自不同教派的神像置于同一屋檐下,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宗教的教义已经逐渐被忽略了,早已不再重要。人们虽然还在参拜各自的神明,但因为常常一起走进‘众神之庙’,从而学会了互相包容,这才是‘众神之庙’真正的意义所在。那位大人从未想过打压众人的信仰,我们所创造的正是这样一个包容差异的新世界。不久的将来,和平将会成为人们共同的信仰。”堤沃德说道。
“其深意又岂是简单的‘包容’二字足以概括的呢?佳宁人所开创的文明,值得东大陆所有的人学习。”罗德感慨道。
“降低文化歧异,确实是消除冲突、维持和平的最佳手段。看来,森林之国的成功和优势,皆在于他们对集体意识形态的有效管理。”诺罗亦是有感而发。
“这是当然的,因为我们所实施的是‘和治’,而非传统意义上具有奴役隐患的‘政治’。”堤沃德自豪道。
“和治?取自‘和谐相安’之意么?”诺罗兴致盎然地问道。
“没错,正是一种以和平包容精神为基础的‘人和之治’。”堤沃德解释道,“虽然我们有首领,但并没有被谁统治,所有的人都只是平等地遵守着佳宁城的秩序生活而已,我们的灵魂是自由的。灵魂自由的人将变得更友善包容、乐于接受各种新鲜的事物,从而开阔思想、激发创意。这种无形的智慧,将引领人们走向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不再困于狭隘之中、满怀敌意地仇视一切。因而那些曾经受过奴役的思想偏执的难民,才能如此迅速地变成精神焕发、满怀自信的良民。”
佳宁城虽然没有统治阶层,但是有行政管理层。他们非常注重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分配,并建立了多个专业部门,每个部门都有一套对应的管理系统,以维持佳宁社会的长治久安。首领和大人们都不属于寄生阶级,他们的任务是尽心尽力地思考如何为民众创造更加和平自由、更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的生存环境,而不是耽于如何剥削和谋权。投身于立法事务的人员,大致分成三个部门,包括收集民意的部门、统计各方意见的部门,以及负责审议和颁布可实行的正式的法规制度的部门。但是,征集民意并不等于任何决策都必须听从公众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