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白话第一编年史>卷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2)
王莽以皇后有子孙之瑞。为了破解之,修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径至汉中(言修子午道以破其风水)。

泉陵侯刘庆上书,言周成王幼小,周公居摄,今皇上富于春秋,宜令安汉公行天子事。如周公。群臣皆随声应和,说:应该如刘庆所言。

是时皇上春秋益壮,因为卫后的缘故怨恨不悦。冬十二月,王莽因腊日上椒酒,在酒中置毒,皇上有疾,王莽作策请命于泰畤。愿以身代,藏策金藤。置于前殿。敕诸公勿言。

丙午,皇上崩于未央宫。

大赦天下。王莽令天下吏六百石以上,皆服丧三年。奏尊孝成庙为统宗。孝平庙为元宗。殓孝平加元服,葬于康陵。班固有赞说:孝平之世,政自莽出,褒善显功,以自尊盛。观其文辞,方外百蛮,无思不服。休徵嘉应,颂声并作。至于变异见于上,民怨于下,王莽却是不能文饰的。

以长乐少府平晏为大司徒。太后与群臣议立嗣。当时元帝世绝,而宣帝曾孙有见王五人。列侯四十八人。王莽恶其长大,说:兄弟不得相为后,悉徵宣帝玄孙选立之。是月,前煇光谢嚣上奏,武功长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圆下方,石上有丹书刻字,书文是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符命的起源,就自此始。王莽使群公白太后。太后说:此诬罔天下之词,不可施行。

太保王舜对太后说:事已如此,无可奈何。想要沮止,但已经无能为力了。再说王莽非敢有他,只是希望称摄以重其权,填服天下而已。

太后心以为不可,然而力不能制,于是听许。王舜等即共令太后下诏说:孝平皇帝短命而崩,已使有司徵孝宣皇帝玄孙二十三人,选择合适者,以嗣孝平皇帝之后。玄孙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谁能使国家安定?安汉公王莽,辅政三世,与周公异世同符,今前煇光谢嚣武功长孟通上言丹石之符。朕深思其义,说是为皇帝者,乃是摄行皇帝之事,其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备具礼仪上奏。

于是群臣奏言,太后圣德昭然,深见天意,诏令安汉公居摄。臣请安汉公践祚。服天子韍冕,背斧依,立于户牖之间,南面朝群臣,听政事。车服出入警跸。民臣称臣妾,皆如天子之制。郊祀天地,宗祀明堂。共祀宗庙。享祭群神。赞曰假皇帝。民臣称之为摄皇帝。自称为予,平决朝事。常以皇帝之诏称制,以奉顺皇天之心。辅冀汉室。保安孝平皇帝之幼嗣。以遂寄托之意,兴隆治平之化。其朝见太皇太后帝皇后,皆复用臣节。自施政教于宫家国采,如诸侯礼仪故事。太后下诏说;可。


状态提示:卷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2)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