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女皇日记>骤雨 第七十六章:谈判(三)

《艾莎生物志》——简·古道尔。:

午夜幽灵——黑蚀龙:

很久以前,黑蚀龙就是村民们口头鬼故事的主角,但猎人公会对这头怪物的记载却十分匮乏:能隐身于黑暗、散布黑色鳞粉、所过之处尸横遍野。就是资料的全部内容。直到各地出现狂化怪物、沾染鳞粉的猎人失去自愈能力,伤口无法愈合等消息传来,这头神秘怪物的面纱才被逐步揭开。

黑蚀龙是一种隐藏在物种稀少地区的古龙,是真龙,体型中等,肉食性,只有饥饿时才会来到物种丰富的地区捕猎;性情谨慎,通常不与大型怪物发生正面冲突。覆盖全身的漆黑鳞甲让它融入黑暗,巨大的翅膀披风一般拖在身后,没有眼睛,也没有出色的听觉;为了感知周围环境,黑蚀龙进化出了利用特殊的“鳞粉”探测周围环境的本领,“鳞粉”能帮黑蚀龙区分出生物与非生物,还能探测地形。鳞粉主要来自黑蚀龙的翅膀,黑蚀龙也能从口中吐出。

经析米克学者分析,该鳞粉是有机物,与生物血液反应会转化为活性分子团,改造生物机体,由于实验动物无不发狂至死——与多年来的怪物狂化记录症状吻合,公会将这种鳞粉命名为狂龙病毒,散布狂龙病毒的神秘怪物则被命名为黑蚀龙。但研究进行到此就中断许久,直到有法师成功狩猎了黑蚀龙,研究才得以进一步进行。

据法师透露,黑蚀龙不仅能利用狂龙病毒锁定与攻击目标,还能利用病毒强化自身:当黑蚀龙狂暴时,体内的狂龙病毒会随飞速流动的血液运输到神经中枢,大幅提高黑蚀龙的感知能力(外在表现为触角竖起),使得黑蚀龙能更好地控制身体:吐出的病毒浓度更高以至于使天空昏暗,背部的翼爪得以灵活施展,甚至能“一心二用”,头部攻击一个目标时,翼爪还能攻击另一个目标。后来析米克学者以黑蚀龙狂龙化状态下能改变天气为依据将其纳入古龙一类。

因为黑蚀龙是无性繁殖的生物,鳞粉不仅是武器与探测器,也是黑蚀龙繁殖的工具:这些鳞粉会和生物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混合,由无生命的有机物结晶变成病毒感染生物,被感染的生物会立刻或在一定潜伏期后发病,发病的怪物双眼血红,口吐黑气,失去理智,最后在与其他怪物的厮杀中丧命或者被病毒侵蚀至死。只有极少数怪物能逃过一劫。其中部分怪物的尸体就被病毒改造成了黑蚀龙。而人类因为与黑蚀龙亲缘更远,狂龙病病症相对较轻。

黑蚀龙靠蜕皮成长,每蜕一次皮体内病毒的浓度都会提高,完成最后一次蜕皮,黑蚀龙就会变成天廻龙。而每次蜕皮对黑蚀龙都是生死考验,如果不能成功蜕皮,旧皮就会成为黑蚀龙的裹尸袋。因为蜕皮成功率不高,黑蚀龙的个体数量得以稳定。

火焰帝王——炎王龙:

炎王龙是孤傲的古龙,致命的猎手,强大的爆发力和娴熟的烈焰攻击让他雄踞食物链高峰,被称为“火焰帝王”和“炼狱之主”。

炎王龙寿命悠长,红色法术力存储量极其庞大。焚尽者尼米捷最好的朋友烈日的迪米特就是一头1200岁的炎王龙。在漫长的时光中,烈日的迪米特学习语言,学习魔法,探究艾莎世界的真理,从众多野性的炎王龙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睿智的长者。

炎王龙是波洛斯军团古龙观测局成立后发现的第一批古龙之一,因其对火焰和爆破的强大掌控力而将其命名为炎王龙,雌性个体被称为炎妃龙,雄性则被称为炎王龙。

炎王龙属于中型古龙,肉食性,分布范围很广,从火山到沙漠,从沼地到上古遗迹都有它的踪迹。全身覆盖赤红色鳞甲,头顶的犄角和颈部浓密的红色鬣毛是权利的象征和求爱的工具。头面部结构类似猫科动物,眼睛和耳朵被厚实的角质层保护;鼻梁较短,便于其呼吸灼热的空气;尖锐的犬齿伸出嘴外。长有三对足和一对膜翼,但位于后腿根部的第三对足已退化;翼膜表面长有纤细的毛发。

炎王龙主要以食草龙为食,也能捕食速龙、羊库库、大名盾蟹、镰蟹、熔岩龙甚至是落单的飞龙。炎王龙靠快速的奔跑或飞行俯冲来追捕猎物,火红的外表使其无法伏击猎物,但凭借古龙特有的强大耐力,炎王龙可以长时间追捕,配合惊人的咬合力,猎物一旦被它盯上就很难逃脱。如此高效的捕猎再加上本身性情孤僻,导致炎王龙的领地内几乎不会出现其它动物。

炎王龙只有在遭遇强敌时才会动用火焰攻击。其颈部长有特殊器官(类似火龙的业炎袋)储存着磷粉和数量庞大的红色法术力,炎王龙会将少量磷粉含在嘴中,与口腔中特殊腺体分泌的液体混合,化作雾状吹出,用牙齿打火点燃,因为炎王龙肺活量很大,能将高燃雾气吹得很远,喷出的火焰也就无比旺盛。而当炎王龙愤怒时,磷粉甚至能在炎王龙嘴里燃烧,使炎王龙头部被热浪包裹,靠近就会被烤熟。因此人们敬畏地称其为“火焰帝王”。一些年长的炎王龙会配合自己喷吐的火焰释放器官中存储的红色法术力。通常表现为召唤来剧烈的地震或者引起强力的火山喷发。

这还不是炎王龙最危险的特征,炎王龙的体毛尤其是翼膜上的毛也能能吸附大量磷粉;炎王龙的分布区域(火山、沙漠和沼地)有共同点:矿物资源丰富,因此波洛斯军团的古龙观测局推测这些磷粉是炎王龙在领地内搜集来的。体毛上吸附的


状态提示:骤雨 第七十六章:谈判(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