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玄幻奇幻>七杀恨>第二卷 洗马流沙 第7章 少将军(下)
识军旗,是用来辨识敌我双方的这种旗帜往往最多除了旗帜在作战中,往往以金鼓、号炮、号角等可以发出巨大声响的器物指挥三军。“闻鼓而进,鸣金而退”,就是说击鼓时进攻的信号,敲锣是退兵的信号等等

战阵是士兵士气的源泉,尤其是对于单兵作战能力弱于对手的一方来说,更需要重视保持阵型。只有保持阵型,才可发挥出集团作战的威力。这一点上,我国古代要比西方认识的明确的多。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一样,最大的伤亡和战果不是在有组织的对抗中,而是在破坏了敌军有组织的战斗之后。而阵则是组织作战的外部表现形式。也就是说,破坏了阵型之后才是屠杀的开始。所以说,当实力相差不大,双方互相对峙的情形下,战斗双方往往想法设法破坏敌方的阵型的稳定性。比如派遣少量骑兵,不断反复的冲击,防止敌人布阵,比如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进行的一次交锋中,楚军就逼营布阵,防止晋军成阵。而晋军填平灶坑水井,撤掉营帐,最后撤掉栅栏成阵。而布阵过程中,往往派遣弓箭手占领控制一定地幅,使用远程攻击武器控制大片地域,用句旧小说或者评书中的话来说就是“射住阵脚”,防止敌人冲阵。在破阵时,或派遣强悍勇士为先导,破入阵中而大军随后进行强行突破(锥形阵比较合适啊),而成语中所说陷阵之士,就是指此或引诱敌军进入复杂地形、或迂回攻击薄弱部位。这里我们就可以说说古代将领担挑和冲锋的问题。有许多人对评书和旧小说里大量将领单挑的场面感到怀疑。古代将领单挑或者将领带头冲锋是确实存在的,最早的记载应该发生在春秋时期。而在某些时期,由于军队缺乏基层,组织素质低劣,装备薄弱,某些装备精良的武艺高超的将领,就成了一支军队的核心,他的生死存亡决定着这支军队的成败。比如说三国初期,将领单挑,或者百万军中纵横驰骋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就是由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耗费了大量的精锐军队。各个军阀组织的军队缺乏基层组织、缺乏训练、士气低落,一旦遇到不可测的情况,比如袭营、中伏、断粮、火攻,则很容易崩溃。三国时期发生过数次这样以少胜多的情况就是因为此。以少数精锐善战之军击败多数缺乏训练与整合的军队,比如说,官渡之战,因为缺粮,而袁绍军崩溃;赤壁之战,因为火攻,八十万曹军覆灭;彝陵之战,因为火攻,击败刘备川蜀大军。但是,随着三国鼎立形成,各国均对军队加以整编训练,这时候,就以军队的集团作战为主了,很少在出现一些将领单挑的局面了,各国领军将领也由原来的注重个人武力向着注重将领领军与谋略能力转化,比如说诸葛亮、司马懿、陆逊、姜维、邓艾等等,皆是阵法大将或老手。

在这里大家伙儿都在加紧的干着,裹腿王也从多处得来的消息,这天下不太平,如土锅里炒豆儿一样都炸了天。只就是陕西境内起义首领有十余地之多,其中名气最为响亮的当属府谷的王嘉胤。王嘉胤祖籍山西省偏关县,其先祖于明成化二年移民到府谷。王嘉胤家境贫寒,十几岁失去双亲,他当过边兵,做过长工,下煤窑掏过炭,居无定所,后为活命,成为边军中的一员。王嘉胤在村之时,曾有同村的长者对他言过:“历朝历代,就得有起义的人,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哩!”后来因此事,府谷的王嘉胤改名为王自用,以备造反之用。

这府谷的王嘉胤在为边兵时,逃亡归里后;因年荒乏食,便率众起义于府谷。随后陕西白水县的王二雷从澄城率部来投,聚集人马尽有三四千人之多,最早举起了起义的旗帜。因此人为人仗义,乐交豪杰,疏财救济从不手软,所以人称紫金梁。(注:说书里的常用一句话,擎天白玉柱,跨海紫金梁。此名号尽是其义。)此间正是他招兵买马之时,风声之盛一时间秦岭大地上无人能及;甚至,连十八寨里的自家兄弟都有人想去投奔于他。这件事情的疯传让张秉忠既开心又担忧,开心的事情是官府不会盯住咱们的壮大,担忧的事情是若是不能把控好寨内的汉子们,只怕会有逃逸的现象出现。所以私下里跟寨主杜衡和长毛道长商议,咱们自己是不是要把新兵拉出去练练手,有了战斗的刺激就不怕他逃逸和溃散。两人听秉忠一说,觉得也是这个道理。“全凭军师定夺!”两人也不约而同的说着这话。

回到家中,秉忠打开从军中私存的地图一看,此地强聚之人甚多,最与十八寨有仇的就说柳涧堡了。可这柳涧堡那绝对是易守难攻的地方,若是正面强攻,人还没到堡下,必定会全军覆没。秉忠想:若想攻打这坚固的堡垒无非用两种方法,第一是偷袭,第二是引蛇出洞。如若想引蛇出洞,得要有一个极佳的念头或借口。因为上次将他们打怕了,估摸着不再会随意侵扰十八寨。那只有用偷袭的方法,伤人不是秉忠的本意,唯一值得偷袭的那一定是粮仓或兵器库。柳涧堡以武师和散勇为主,估摸着没什么兵器库。能让人眼馋的就是那粮仓,那粮仓易打不易运。偷袭最佳的时节就在于他收粮和放粮这两个时候,因为只有在这个时节,运粮的工具才会大量的出现在粮仓附近。所以要打就要打新运陈,想通了此关隘便叫来寨主杜衡和二金刚长毛道长前来议事。几个人关在房中反复推演和商量,终于花了两天光阴将所


状态提示:第二卷 洗马流沙 第7章 少将军(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