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第220章 征伐、发展同步推进
增加多少。帝国根本不缺乏耕地,百姓没人愿意搬迁去新地方。

一是百姓不愿意,二是动员百姓搬迁,支出同样非常的巨大,内阁不会同意。叶童说服不了内阁,以承租形式出现,其实是最好的选择,同样是变象的迁移百姓。

为子大规模的种植业、养殖业,定军山专门研发家牧业生产机械,农业机械生产出来后,定军山立刻使用,一人能种植管理数十公顷土地。

村、乡的百姓一看,农业机械效果好,马上跟进。

没钱?

简单啊!

向银行贷款解决。

有了定军山的示范作用,农业机械的销售进入旺季,提前让秦帝国的种植业进入机械化耕种模式。

所以说,战争要为百姓带来好处,要为帝国带来好处,让帝国更多的人受益,战争才能维持下去。

象武帝时期那样的战争,打的是个人战争,不是国家战争,最后胜利了,国家则打得一穷二白,百姓什么好处没捞到,只有死亡、伤残、重税,那样的战争是不能打的。

叶童执掌帝国,表面看战争不断,帝国基本处于战争状态。问题是,叶童打的战争,没给百姓增加半点负担,反而送给百姓好处、商人捞到好处、内阁得到好处。

这样的战争,帝国所有人都持欢迎态度,因为战争没增加负担,反而带给大家好处。就算定军山付出最大,同样也捞到好处,承租土地开发,本身就能赚钱。

甚至可以说,战争催生了许多的产业发展,令帝国经济济高速增长。结果是,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帝国税收增长更快,帝国疆域越来越大。

想象一下,鹰酱的总统为啥都喜欢发动战争,那是有利可途,能加速经济高速发展,能掠夺更多的资源,能掌控更多地方。

呵呵!

说远了,回归正题。

--------------

帝国海军:

周瑜率二万海军陆战队接管徐福发现的炎黄四岛,经过近一年的清剿,终于把四个炎黄岛上的土著清剿干净,只有极少部分土著逃进深山中,面临野兽攻击,活着下来的可能性不大。

清剿土著的同时,随军地质勘探家、植物学家对四个岛的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勘探。彻底弄清楚炎黄四岛上的资源分布情况。

通过调查,炎黄四岛适宜种植粮食的地区规划出来,适宜合建码头的地方被海军圈下来。

地质专家确实在炎黄四岛上发现有黄金、白银矿产,且矿产资源真的丰富。

叶童得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安排人手开展黄金、白银的开采。同时带头到炎黄四岛上发展农业,种植粮食、麻等作用。

在村长、乡长的带领下,以村为合作组织,承租炎黄四岛上的土地种植粮食、经济作物。为了减少劳动力,基本采取机械化种植方式。

为了确保到炎黄四岛上炎黄百姓的安全,周瑜建议军阁在炎黄四岛上驻军五千人。

叶童同意,张良及时调五千秦军士兵驻守炎黄四岛。

周瑜则接到叶童命令,对炎黄四岛周边的小岛屿进行接管,凡是发现的岛屿,均竖起一块石碑,上面雕刻上炎黄所属等字样。

这是一个非常繁琐地工作,因为炎黄四岛周边的岛屿真的有点多,海军陆战队士兵不仅要对岛屿进行清剿,发现有土著马上抓捕,还必须标位置,竖立石碑。

周瑜率领的二万陆战队虽然辛苦,但却起到了非常好的磨砺,作战能力、适应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为今后岛屿登陆作战总结出一套实用的方案。

周瑜率二万海军陆战队接管炎黄四岛,开始时觉得有什么战利品,最多就是抓捕点土著。但是,到了后面,真正找到土著部落后,从那些部落里缴获的物资,价值高得吓人。

抱歉!因为有事,这一章是断断续续写的,思路几次被打断,不太理想,请亲们见谅!

喜欢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更新速度最快。


状态提示:第220章 征伐、发展同步推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