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都市现代>影帝重回十八岁>171、成了!(第一更)

宁远的话,让韩平相信他是在赌,尽管宁远说得煞有介事,可他不敢。

不是胆子的问题,而是背负整个京影厂。

有时候压力是动力,但更多时候,还是限制。

但凡这次国内发行稍微有点成色,他也不会以这个价格卖,而是选择分账。

可这些天的奔波,让韩平认清了现实。

国内都这样,何况小鬼子那儿?

虽说宁远说的情况韩平也有些了解,那边文艺片氛围更浓,但那些成功案例还是他们的本土影片。

华语影片在霓虹国高票房的也有不少,但基本被李晓龙、程龙、李莲杰和林正英的香江电影包揽了。

而这些,都是商业片,或者说是最让国外观众感兴趣的华夏元素的大片。

实际上,当年以六万美元把这部电影卖给霓虹国,就是韩平做出的决定,后来他在一次采访中也提到过,最后悔的,就是这件事。

宁远不知道这点,但他知道钱财虽好,可也得看从谁头上薅。

尽管不确定这一世《那山那人那狗》还能不能像前世那样,在霓虹国重续辉煌,但挣钱是肯定的。

因为当初有采访,这时期的霓虹国,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也是他们国家的痛点。

但《那山那人那狗》“雁过无痕”的情感处理,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对于华夏人看来,温吞如白开水的情节,在霓虹国却感动了无数人。

这是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华夏人觉得这种父子情太常见,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比如父亲对那个五婆多年的照顾……但在那边,就稀罕了。

甚至很多机关部门和个别党派也组织下属观看,因为这部电影,除了感情,还讲了一个道理——敬业!

其实就算现在,宁远自己花六万买下来,不论他是借钱还是给一部分赊欠一部分,宁远相信,谈到最后韩平估计也会卖。

反正钱不变,卖给谁不是卖?

但将来,要是挣了钱,而且是大钱的话,那就太遭恨了。

等于一下子把京影厂和湘影厂得罪死了,不说湘影厂,从京影厂出来多少大腕?

宁远说的一成,是他斟酌再三的结果。

而大头还是他们的,也必须是他们的。

这是宁远的自知之明,要是他知道未来韩平会说最后悔贱卖这部电影,更会庆幸这个决定。

韩平拿霓虹国那边的院线没辙,但将来他入主华影后,捏宁远还不跟捏蚂蚱似的。

在宁远说完后,韩平沉默片刻,然后把目光投向康健民:“你怎么说?”

现在的情况,明显是他们占宁远的便宜,保底六万,就算赔了钱也不变,但万一卖好了,也是他们拿大头。

既没有风险,又有赚大钱的可能,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韩平当然心动,但他跟宁远不熟,直接答应就显得太无耻了点,所以才把问题推给康健民,毕竟他们关系熟。

康健民点燃一根烟,在烟雾中看着宁远:“你真的决定了?”

宁远点了点头,笑道:“到时候要多挣了钱,两位厂长可得请我吃饭。”

康健民跟韩平对视一眼,不觉莞尔。

到这个时候,还能笑出来,证明宁远也不是全无把握,虽然他们不清楚宁远的蜜汁自信来自哪儿。

倒是霍建起,皱起眉头。

明显韩平和康健民都心动了,但霍建起也是京影厂的,等于韩平是他的顶头上司,刚刚从头至尾霍建起都很少吭声。

而且宁远一副认定的样子,就算他说,估计宁远也听不进去,所以他准备在签合同前,找机会跟宁远说说。

“行吧,既然你这么坚持,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

说完,康健民转头看向韩平:“要不去你那儿签合同?”

“走吧。”

韩平他们仨都开了车,不过霍建起邀请宁远坐他车上。

不等霍建起说,宁远就笑道:“霍导,你是想劝我吧?”

霍建起沉声道:“宁远,你这么做太冒险了,霓虹国那边你都没去过,你怎么知道你的判断正确?”

这三人中,他跟宁远的关系最近,也非常喜欢宁远身上那股认真劲。

也只有他,是完全从宁远的角度来考虑,怕他冒失。

六万美元,虽然不算什么巨款,但要是赔了,甚至比国内发行的情况更惨,颗粒无收,那接下来几年宁远都得还债。

宁远知道霍建起对自己的好,笑道:

“霍导,别担心我,我也不全是赌,肯定还是有点把握的,再说接下来我会在那边待一段时间,万一我再拿个奖,被报道一下,在霓虹国观众那里混个眼熟,六万美元的分账还是没问题的。”

霍建起一怔,他倒忘了这茬。

而他以为,这就是宁远的依仗,也就没再多说什么。

但实际上,要只是这样,宁远也不会冒着险,谁让他是作弊者?

当然,就算对霍建起,宁远也只能说这么多,而对韩平他们俩,签合同前连这些都不能说。

之前宁远就捏了把汗,生怕他们又反悔,决定不卖断,而是选择分账。

霍建起的车稍后到的,下车的时候,就听到韩平在那儿跟康健民一边抽烟一边聊天。

“家大业大的,不谨慎点不行啊。”

韩平吐出一口烟雾,道:“95、96那两年,我们一年就出品了38部电影,可账上只有两百万,钱从哪儿来?找啊,到处求爷爷告奶奶。”

说到这时,韩平


状态提示:171、成了!(第一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