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无双庶子>第四十七章 北征最后的阻碍

到这里,皇帝交给李信的差事,其实就已经可以交差了,毕竟兵部要准备的东西已经准备好了,负责送去北边的人也都不是兵部的人,因此只要把东西交给种衡以后,这件事就与李信无关了。

不过天子还是拉着李信说了好一会儿话,主要是商量北征的一些细节,以及种家应该打到什么程度。

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要师出有名。

历代中原王朝,都是在扮演一个正派角色的,没有哪个朝代会去主动征伐异族,往往都是受侵略反击,或者是不堪其扰之下,才会掀起大规模的战斗。

当然了,这个前提是神州一统,历代王朝开国的时候,必须要把关内的土地全部吃下来,然后才能安安心心的坐天下,用一两代人的时间,从攻势转为守势。

如今大晋北征,其实是有些师出无名的。

因为北边的宇文诸部这些年颇为安分,哪怕有冲突也是小打小闹,更没有大举进攻过北疆,尤其是在承德朝的时候,宇文诸部派遣了一个使者,向承德天子进贡了一千头羊,和两百头牛,表示愿意向大晋称臣。

所以现在,大晋贸然对北边动手,是很不讲道理的,毕竟按照诸夏子孙的思维来看,别人没有先动手,你主动去打别人,就是不义。

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不然日后史书上记起这件事情,太康天子也不会很好看。

天子咳嗽了一下,开口道:“长安,朝廷不能师出无名,但是宇文诸部近几十年也没有恶处,应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靖安侯爷琢磨北征,也已经琢磨了好几年时间,这个问题他自然是想过的,闻言他回答的毫不犹豫,低头道:“陛下,宇文诸部没有恶处,咱们给他们制造一些恶处就是了。”

天子看了李信一眼,笑着说道:“长安的意思是?”

李信微笑道:“臣最近几年,一直在关注北边的情况,从前几十年时间一直互有争斗的宇文四部,近几年再没有什么大的冲突,可见他们不是达成了什么默契,便是有人一统了宇文四部,这个情况近期来看,不会对朝廷产生什么威胁,但是时间长了,宇文诸部必然会壮大起来,成为宇文部,到时候曾经强大的北周铁骑,很有可能会复现,这个时候朝廷征伐宇文部,非是行不义之事,而是未雨绸缪。”

“仁”字,固然是天底下最好的字,但是这个字可以用来教化万民,让普天之下的生民都做好人,做好事,但是这个字是万万不能用来治国的,李信那个世界的中原王朝,多多少少都被这个字所累。

北边的异族被打得元气大伤,甚至打散了之后,中原王朝便不再乘胜追击,甚至不会乘人之危,就把他们扔在北边,几十年之后,他们便会重新成为恶狼,彼时如果中原王朝国力衰弱,此起彼伏之下,便会成为大患。

“乘人之危”,应该是每一个政客的基本功,但是儒家王朝里的官员们,对自己人用这一招用的驾轻就熟,却很少用它来对付外邦。

说到这里,李信继续说道:“所以,这一次北征是非常必要的,至于要师出有名,那就非常容易,陛下可以派人去北边,冒充宇文诸部攻云州城也好,冒充宇文诸部劫掠我大晋边界也好,这些事情都非常简单,只要事情一出,我大晋便师出有名了。”

只要你想找事,那么找个理由出来还是很简单的,后世某个超级大国,甚至能打着“人权”的幌子到处作恶,便是这个道理。

只要你拳头够大,声音够响亮,你说什么别人都不敢反驳。

天子眼睛一亮,抚掌笑道:“还是长安你有手段,这件事朕明白应该如何去做了。”

靖安侯爷低头道:“此臣分内之事。”

两个人又说了一会儿关于云州城的事情之后,李信才退出未央宫,离开了皇城。

李信退出去之后,天子的目光还是有些炽热,毕竟李信刚才那番话,帮他解决了北征的最后两个问题。

那就是北征实际上的理由,和表面上的理由。

这两个理由,李信都已经给出来了。

天子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拟制,朕要给种玄通下诏。”

……………………

回到了靖安侯府的李信,只歇息了一个时辰左右,就有家里人过来禀报,说是种家的那位种大少求见。

对于种家,李信一直是十分重视的,且不说体量上的问题,单从交情上来说,种家就跟他有几分善缘,毕竟李信的佩剑青雉,还是种家的家主种玄通相赠。

算算时间,那个种老头从太康元年离开京城之后,就再也没有回京,他们也已经七八年时间没有见了。

种衡来了,李信当即换了一身常服,在客厅见了这位种大少。

种衡见到李信之后,规规矩矩的拱手行礼:“下官种衡,见过李侯爷。”

种衡现在是皇城兵马司的总兵,本来应该是正四品,因为家世的原因,破格提到了从三品,不过差事还是总兵的差事。

这个品级,在刚满三十岁的年纪里,已经是极为显赫,不过在有些不讲道理的靖安侯面前,种衡的品级还是不够看的,因此他规规矩矩的行官场礼数。

李信拉着他的衣袖,笑着说道:“种少这是做什么,咱们两家交情不浅,不必行官场礼数。”

种衡点了点头,在李信的牵扯下,在客厅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然后他低头开口道:“侯爷,我


状态提示:第四十七章 北征最后的阻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