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仙侠修真>侠义榜>第103章 奇经八脉,兜售武功

阳跷脉起于足跟,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上行,经下肢外侧,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在另一边则是阴跷脉。

阴阳两跷,维持的是下身的基本运作,若是两者融会贯通,下肢一定伟岸,坚若磐石,雷打不动。

至于阳维脉,维有联系、联通、贯穿的意思,维系身体的“阳经”,与阴维共同起着蓄积气血的作用。

实际上,阳跷和阳维,都是对于气血有着帮助,发源和结束,都从脚到头,气血增长之中,便如天风荡漾,滚滚如雷。

不过恰巧“天心”、“百会”、“劳宫”三大穴位,都起着温养气血的作用,很多时候,气血可以不通过经脉,而是直接涌入三大穴位之中,这时候,往往是精力达到巅峰的表现,甚至超水平发挥。

丁耒现在练就《舍漏功》,已经到达了的地步,可谓是控制自如。整个身体,就如器具,容器中并有很多隔间,随着气血涌动,汇聚各大隔间,隔间几乎相邻,气血好搬运,只欠东风。

丁耒快速运转,只见他的一片内气从丹田出发,落入到了三大穴位之中。

在这其中,就穿梭过奇经中的“阳维”和“阳跷”,两种经脉,汇如江流,与两种相反方向内气相冲,丁耒只觉身如擂鼓,滚滚荡荡,浩如铜钟,砰砰作响。

两大奇经之中,忽如一股热流衍生而出,两道相反的内气,在丁耒的敏锐操纵下,竟然相互结合,最后一刻,两道内气,就此归一,接着汇入到了三大穴位之中。

若非他及时悬崖勒马,仓促运转《舍漏功》,他只怕会因走火入魔,伤及经脉,这一旦伤及了经脉,就不同于松家家老那时打出的招式,造成的筋伤骨裂,一般丹药根本无法愈合。青松丹之所以能够快速治愈伤势,也是他受的是基础伤,而内脏、经络,都是完好无损。

身表易治,身内难调。一些人往往有内腑疾病,身体衰微到了极致,这就很难治愈了。王五就是一个案例,他的肌肉衰败,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肌肉损伤,但实际上是肾脏等内脏腐败,产生分泌不足,甚至胡乱分泌,整个身体不再和谐,继而产生身体上的病变,这才表现出来。

丁耒十分精通医道,他现在等于是借用三大穴位,将那些乱走的内气,融入三大穴位中,甚至可以借助穴位振动,辐射气力,将多余的内气打出去,这样一来,他又可以再次运转《沉心石照经》,再次试炼,若有问题,便再次运转《舍漏功》,两种功法交替进行,可谓是提升境界的天选之策。

他隔空一打,这时三大穴位,内气忽然挤出体表,发出三声爆鸣。他将气力排出后,继续修炼《沉心石照经》。

这时候他运转功法,稍稍慢了一些,阳跷和阳维两种经脉,极为容易走火,而且最关键的是,它不同于《舍漏功》,《舍漏功》是通过穴位振动,沟通经脉,使内气自然通过经脉游离。而《沉心石照经》则要亲自运转内气,一刻不能分心,须得一笔一画,缓缓移动内气。

人体经络就如一道道管道,勾连纵横,大小不一,但每一个经脉,都有出处和结尾,通过经脉中的内气游动,可以增长经脉大小,扩宽道路,在链接腑脏后,就有更多的气血可以冲击,盈满。

这些管道若是久未疏通,就会像李威一样,跌落境界,这是每一个练武之人必要做的,每日猛修不缀,即便增长缓慢,也至少是温养身心的好事情。若是荒废良久,轻则几个月后发生内气不畅,重则几年后逐渐衰败,但即便再是衰败,练武之人都还是比普通人强上许多。

毕竟练武之人,体内经脉杂质本就不多,气血运转顺畅,更兼并丹田中储藏的内气,随时又可以如雨露清洗,耕耘不断。

丁耒对经脉早就熟悉,他是学医之人,每一处经脉,他都知之甚多,大小功效,甚至一些人体秘辛,在他眼里,都不过是一道道粗细不一的水管,而穴位则是泄洪坝。

有了这一层认识,丁耒更加亲身试炼。

他的内气再度从阳跷和阳维中输出,这次他准备达成一个循环,只有循环的内气,才能增长,即便是《舍漏功》,也是三大穴位,三个点不断冲刷,继而将内气扩张。

现在两道阳类之脉,也如一汪甬道,随水浮沉,渐渐微微,连贯上下。

从足外踝,逐渐深入大腿,腰间,再到膀胱,再到胸口,再到背脊,再到颈部,再到眼球,最后接近印堂穴,然后打了个折转,再次从另一方下落,人体就是如此奥妙,正反两面,都有道路,而且条条道路,都其实可以通达,只不过有些经脉,天生闭塞,需要冲开其中淤积,这才能够继续脱出。

例如任督二脉,先天而生,后天需要打开,才能获得无穷力量。例如太阳经脉,太阴经脉,十三隐脉,八大绝脉,这些经脉同样先天,有的是好事,有的则是隐患。

现在丁耒还没有碰到过特殊经脉之人,大多数人,都为了“任督二脉”,打拼练武。

而有的人,因为先天条件优越,拥有譬如太阳经脉,便能功行迅速,精进非常。但同样的,阴阳极限,优劣各具,既然先天给了一副好经脉,那势必也会给对方带来伤害,这其中的问题,丁耒也不甚清楚。

阳跷、阳维两大脉络,初始如同涓涓细流,这是丁耒细心操作的结果,他精耕细作,一丝不苟,甚


状态提示:第103章 奇经八脉,兜售武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