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帝国行>第1061章 伐交(3)

黑巾平灭之后孙国坪楠郡被并入梁国,原本贡祥也应该并入梁国,怎奈何当年百里燕在东线进展神速,致使卫国先行与愚论派媾和,实现西线突破,梁国未能再占一郡。

各国对新并土地的人口会采取一定安抚措施,但毕竟是一夜间多出几百上千万外来人口,严重影响国内稳定,因此同时给予一定的高压政策是必然结果。

而新并土地和人口作为战利品,既有的贵族全体和有功官员会被分到土地和封邑,并通过向新地迁入权贵势力,稳定地方是各国消化新并土地人口的主要手段。

而战败国往往蒙受耻辱和政治失败带来的不利因素,直接导致其原有的人民失去国家保护,沦为二等公民乃至贱民奴隶,遭到压迫,因此各国对待归化中的人口政策都比本国人口严厉。

梁国虽是最高宗主国,但其仍存留有奴隶制的末代形式,奴隶制并未完全消失,同时旧权贵体系下的土地分封制度进一步加重了新并土地人口的剥削。

所以坪楠郡孙国旧民的生活水准低于梁国本国人,高于卫国占领下的孙国旧民。但总的而言比起以前孙国人的身份,待遇还是低了一等,压迫下的不满情绪一直存在,因此坪楠郡的治安最差,隔三差五都有杀人越货劫掠官府权贵的山匪。

梁国尚且如此,卫国更是如此,集群的山匪当此战乱局面汇流成大股乱军并不罕见,百里燕拿此作掩护说事,顾儒泉是没法儿反驳的,只能以“不干涉内政”之言以蔽之。

拿到了顾儒泉开具的通关文书,百里燕未再做停留,即刻离去,在向东回头走了四十里后改道向南绕道去往博源。

蒋杰把西进的通道尽数切断,继续向西走显然是说不通的。向南是周空盘踞活动的地盘,经由此地无形中告诉顾儒泉,他是去与乱军做最后谈判,有他罩着,你得掂量掂量。

通关文书不同于通关文牒,通关文牒是由官方出具的证明,两国只要不处于敌对状,态随时可以通关。

但如果通关国处于战事状态,如果你的面子不够大,背景不够压人,通关文牒的作用会大打折扣,滞留等待是常有的,甚至被扣押刑讯都在所难免。此外通关文牒必须是持有人所在国开具,百里燕并不具备这个条件。

因此战事卫队贸然进入梁国过境,容易被梁军拦截,此时就需要一份有效力的通关文书。顾儒泉作为太尉,他的通关文书的效力与相国相当,有了这份东西,一路会方便的多。

博源城位于梁国京畿郡以东沛水郡,一看地名就清楚,沛水郡是个水力资源极为丰富的郡县,博源是该郡多条大河汇聚之处,否则焉能称之为“博源”之地。

沛水郡由于其密布的河流,丰沛的水资源,以及广袤平原,一直是梁国粮仓,乃至中原腹地最为肥沃的几块大平原之一,也是梁国面积最大的郡县。正是有了这个郡,梁国得以在战时养几十万军队数万战马。

梁国的早年三郡的面积测算的结果应该大于四十万平方公里,人口却不比当年只有七郡之地的咸国少多少,可见三十年前梁国的国力并不弱,说是袖珍强国也不为过。

但若是放到偌大的中原来看,四十多万平方公里就是弹丸之地,如今咸国小两百万平方公里也不过是一隅之地,在生产力低下,医疗条件匮乏的的农耕时代,更多的土地意味着承载更多的人口,卫、徐、孙、志、徐、长孙、晋无不是土地与人口双重大国。

抵达博源已是二月底,沿途不断收到天花蔓延扩散的消息,天花来势凶猛,都城津邺俨然已是人间地狱。姬康、李懿求药无果后去年九月回国,最后只好硬着头皮取牛痘接种,不过肯定是已经晚了。两年前如若能听劝告,天花不至于在梁国如此肆虐。

百里燕来得突然至,日行四五百里速度极快,梁国方面其实并不知情百里燕已经抵达博源城,直到入城前经过东门,消息才报到天子行辕。闻讯百里燕突然而至,天子大感意外。

“相国,百里燕现在何处?”

“启禀陛下,百里燕进城后直奔景尚公府去了,应是去探望其姐百里娟。”

“只为探望百里娟弃走大军,岂非视军国大计如儿戏!”天子根本不信百里燕丢下百万大军只为探望自己姐姐,随即又说:“其此来定有他图。”

相国贾宙点头附和:

“陛下圣明,百里燕乃奸诈之辈,绝不会无故前来博源探望百里娟,但凡其所到之处无不为利,臣断定百里燕此来博源定与时局相关。因尽速查明其来意,以便于拟定对策。”

“相国之言甚合寡人心意,即刻遣人去办。”

“诺!”

此时百里燕于景尚公家中做客,李埭在家中设宴款待百里燕,气氛极是融洽:

“内弟神威天下皆知,不愧是我中原一员虎将啊。”

“呵呵,姐夫过誉了。燕能有今日之功,一切皆赖咸王英明,百官齐心,只我一人之力岂能担此大任,倒是姐夫身怀大才却不得重用,着实有些可惜。”

“诶,姐夫虽不身居要职,却也活的清闲,与你姐姐相伴长久,好过整日与百官文牍打交道啊。”

李埭为人重情十分厚道,在朝中没有重权,但作为梁国为数不多的公爵,加上百里燕百里娟这层关系,李埭的地位得以有所提升,重大决策虽然说不上话,但只要和经济有关,就绕不开咸国。

交谈间百里娟说话不多


状态提示:第1061章 伐交(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