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帝国行>第524章 一劳永逸【成绩好惨,麻烦大家帮着宣传一下本书】

“金雪狄人在东北外湖布兵二十五万,其中半数皆是荣誉团老卒。唯独西山外蛮军只有十五万人,且是分兵驻扎。而我军粮草无源,只能通过掠夺其粮草维持生计,故而我军粮草多寡,即便没有中原贼通风报信,金雪狄人定然能猜到七八分。

眼下我军粮草将尽,其倘若料到我军出谷夺粮,这西山外恐怕就是蛮军所设疑阵,其中恐怕还有其他杀机,不知苏先生、公良将军有何高见?”

话音刚落,苏方义接过话说道:

“此事苏某已有考虑。我料那金雪狄人断然不会在营中贮藏更多粮草,以防我军攻破其营夺其粮草,故而我军即便打下其营寨,所获也甚少,而且极可能是其引蛇出洞之计。

因此我军此番出击,以劫粮为诱饵,行歼敌之实,迫使其隐藏杀机暴露,而后以疲兵之计,将其击溃,而后趁外湖之敌人不急救援,迅速西进攻略其地掠夺粮草。”

“那不知苏先生准备出兵多少?”

百里燕问,公良文接话说:

“八万人!前番据斥候来报,蛮军西面兵力约十五万,分散于三处扎营,三营之间路程半日,我军八万人马可分而治之各个击破。”

“但这十五万人中,有五万荣誉团老卒,战力非同一般。同时在下最近发现,金雪狄人辅助军团隐有重整迹象,军械装备得以改善,其战力与当初或许已有变化,甚至其辅助兵也许是披着皮甲,实为荣誉团的老卒精兵,暗中可能还有伏兵,不可轻敌。

虽然我军可集中兵力歼灭其中一股,但我军装备依然低劣,即便攻其一营,怕也很是费力。”

“可我军不是有火药吗?”

苏方义道,百里燕摇了摇头:

“火药罐使用不太便利,倘若敌军龟缩营垒不出,以弓弩射之,我军依然需要付出些伤亡才能将其击溃。眼下我军虽有三十余万人,但死一人便是少一人,没得补充,越是发动大战,对我军之弊同样越大。”

苏方义料定西山外金雪狄人营中粮草无多,于是将计就计,打着劫粮的幌子,试图集中优势兵力八万人,依仗火药的强大威力,先破西山外蛮军一处营寨,而后引诱金雪狄人伏兵出现,再反杀其一个措手不及。

眼下由于谷内有青壮年和中原民三十余万,其中联军战卒有近半数,其余青壮年和工匠经过数月操练,不计工匠、伤残和女子不计,能够投入作战的人力多达二十五六万之多。

然兵器有限,仅勉强装备各种杂牌兵器十三万余人,但好处是人多,一波人杀完之后,撤回谷中将兵器交给下一波人继续发动攻势,如此八万人出击,不计缴获兵器,可轮番在家门口发动三次迅猛攻势,短时内战力极强。

一旦击溃蛮军打开缺口,迅速收缴兵器武装山谷,利用蛮军东西战线过长,首尾不顾的时间差,迅速渡过大河,直奔丘比贡以西一百里二三十里的外婆嵩省获取粮草。

至于河上的蛮军的船只,对于习惯水战的中原联军而言,根本就是摆设,完全是送到嘴边的肥肉。

但另一个问题却是不可忽视的隐情,西山外明面上五万荣誉团、十万辅助军团兵,但谁也不知道另外十万辅助兵是辅助兵,还是披着披甲的荣誉团老卒。尽管老卒披挂轻甲防御力会大减,但其个人的战斗素质是不变的。

反观联军,且不说各诸侯军战卒编在一起协同性如何,眼下兵器尚且紧缺,配甲率更是不到两成,怼上荣誉团老卒,将极为艰难,倘若再有伏兵,后果更不堪设想。

即便有火药罐,在没有火炮和管型器具投入之前,仅靠人力投掷,效果非常有限。蛮军的兽兵,很大程度上甚至比火药更管用。

苏方义考虑的虽然周全,但他太高估了火药的使用效能,但这也不能全怪他,他现在是被逼无奈病急乱投医。

“在下以为,此番出击需策划周全,不能轻敌大意。”

“公子燕所言极是,本将也深以为意,不知百里将军有何高见?”公良文撵着长须问道。

百里燕立身而起,走到壁架上挂着的婆嵩省东部行政图,邪恶的指向小城“卡莱泽”。

“此处乃距离丘比贡最近的小城卡莱泽,距离我西山一百七十里地,卡莱泽方圆近三十里内都是金雪狄人村落,方圆三十里之外到东部外围地区为中原民村落,中原民村落距离我西山才一百二十至一百里五十里之间。

在下以为,我军此番倘若劫掠中原民,非但没有多少收获,如果劫掠金雪狄人村落,其又过于分散,我军集中出击掠夺,又因人多行径缓慢,若是分散掠夺,又容易被追兵各个击破。

故而在下以为,趁机金雪狄人集中兵力于丘比贡山附近之时,其腹地极为空虚,各处城堡、小塞兵力极少,对我军毫无阻力可言,此时攻打其小城卡莱泽城,有利可图。”

“但如此一来,我军需深入其腹地小两百里,返回又需要近两百里,筹措粮草还需要至少两天时间,一来一去至少也得八至九天,八至九天之后,山谷外湖蛮军势必先于我军增援西山外之敌,届时我军归路必被其切断于西河西岸,如此将极其险恶。”

苏方义一语点中要害,百里燕却是露出了他阴狠杀机:

“在下有一法,可令蛮军外湖驰援西山外敌军会师之后分兵来战,而且可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百里燕话语间透着残酷和无情,苏方义、公良文各自互看


状态提示:第524章 一劳永逸【成绩好惨,麻烦大家帮着宣传一下本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