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帝国行>第6章 时空纵横

《君国道》是阐述如何看待君臣上下尊卑的著作,为了清楚认识君臣、臣民的尊卑有别,细数了历史朝代发生的典故。

根据其中内容,大概可知目前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曾经的“梁朝”分封后,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局面。

梁朝之前,有记载可查的还有號朝、陈朝、亥朝,最早记载,有据可考的是亥朝,历时六百三十五年,亥朝之后发生了陈灭亥之战,陈朝共历时三百二十一年,然后是號朝,历时八百六十八年。

当下是梁朝,发展到今天是盛元615年,“盛元”是朝代年号,这一点与中国古代不太一样。中国古时是一个皇帝用多个年号或一个年号,当下一个朝代只用一个年号。这就意味着梁朝走到今天,已经历经615年。

梁朝经过615年的分封、兼并、侵蚀,目前的疆界龟缩在中原腹地,北海之滨,是列国之中领土相对较小的一国,虽然国小,但是没人敢于先灭梁国,因为其居于中原东西之间,坐于海上交通要道,经济很发达,对诸侯的制约相当大。

这道理跟春秋一样,虽然礼崩乐坏,君不君臣不臣,但没有列国敢于先灭周后主,直到进入战国,列国变法称王,周天子的存在成为诸侯国统一天下的政治绊脚石,最终周亡于秦。

眼下尽管是礼崩乐坏,但梁朝或是说梁国的存在,名义上还具有政治和道德工具的价值,谁灭了天子之国,就给了其他列国联合讨伐你的借口。加之梁国经济上的巨大影响力,短时内还真没有诸侯敢于动宗主国。

看到这里,百里燕暗中生叹:

“按这个算法,这里的文明怎么也有两千四五百年,若按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对半分,当下基本上就处在青铜和铁器时代的分水岭上,而且有的技术已经提前了。”

心中暗忖之际,有一点让百里燕不解,中国历经夏、商、周三朝进入春秋战国,秦一统中原之后,废除了分封制,进入中央集权时代,基本上也走了近三千年时间,眼下这个时代历经四个王朝,还是分封制,难道就没有人意识到分封的恶果?

百里燕思索之际,何宽端着水壶茶碗悄然而入:

“世子,您的水备妥了。”

“嗯,先放案上吧,有件事想请教何伯。”

何宽投去差异目光,心中惶恐:

“世子请说,只要老夫知道,定知无不言。”

放下茶具,何宽凑近上前,百里燕仔细打量上下,随后说道:

“何伯,最近可有中原战事消息。”

“世子为何突然关心起中原争霸。”

“何伯只管说来,休问太多。”

“老夫遵命。”

时代落差导致信息闭塞,通信技术的制约,让消息传递非常之缓慢,想要知道外面的事情,都只能从官方渠道获悉。

这个时期的权贵阶层掌握了信息舆论的唯一解释权,岐国虽然是个小国,但好歹质子府还是官方门户,外部的消息总比小民知道得多。

根据何宽所言,目前各国尚且歇兵罢战,没什么大的战争,自三年前马原岭会盟之后,战事稍有平息。

所谓会盟,跟春秋战国的中原会盟差不多,几大强国率大军到指定地点,大家摆开阵势,但不是开仗干架,而是唬人,比胆气比谋略。双方在会盟期间展开外交的激烈攻防,胆敢有人挑战卫冕霸主,一言不合,会盟结束之后就可能兴兵来战。如果屈服,那么大家好说好散。

上次会盟由霸主志国提出,也就是晋国西边的邻居,志国卫冕霸主成功,各国都没什么建议,于是会盟顺理成章的成为志国唱独角戏,列国捧场附和。

会盟结束之后,志国就成了大家“公认”的霸主,实际上谁都想着把志国拉下马,可是都没那个实力。

晋国西部边境五分只三的陆地边界与志国相邻,西北则跟咸国接壤,南部边境与宋国接壤,东面、北面都是大海,实力上晋国并不比志国弱,但是自从三十六年前志、晋两国围绕呈孟关打了三年,晋国大败,伤亡三十余万后,晋国偃旗息鼓,国力一蹶不振。

至此开始,志国称霸中原,晋国进入韬光养晦隐,忍复仇的防御阶段。

最近几十年经过三代国君经营,晋国国力大有起色,极有可能再次跟志国一决高下,尤其是志国强敌环伺,北面毗邻孙、咸两国,西部边境虽然是弱国,但问题是志国周边有几个大国围着,大家都在虎视眈眈,不排除将来多国联兵攻伐志国,晋国背后捅一刀的可能。

不过听到这里,百里燕不明白了。当年晋国、志国一仗打了三年,那可是伤亡三十余万啊,考虑到医疗条件差,战亡势必占到半数以上,而且是单方的伤亡人数,这在青铜时代可不是小数目。因为劳动力和生产力决定了军队数量,三年伤亡三十余万,前线先后参与战役的人次不会少于百万。

以当年战国秦赵长平之战为例,赵军被杀四十五万人,赵国人口保守估计也就三百五十万,几乎是整个赵国十六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多数的成年男丁。这意味着,当年赵国在三十年之内绝对不缓不过起气来,因为人口的生育繁衍根本抵不上死亡速率,所以国力严重受创。

而眼下晋国死了三十万,三十几年居然能缓过气来,这意味着晋国人口至少有两千多万人口。以现在的劳动生产力,要多大的国土面积,才能养活这么多人!

想到这里,百里燕问:

“何伯


状态提示:第6章 时空纵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