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北宋振兴攻略>第五百九十二章 这系统,还是那味儿

这个萧姑啊,一个人坑了他们契丹人一族的人,耶律余睹和耶律斜做出的努力,想要让契丹人彻底融入大宋的计划,被这个萧姑生生打断了。”赵桓看着手里的札子,一阵叹气。

对于耶律余睹最后的努力,赵桓是非常肯定的。

耶律余睹献出图纸,献出整个上京路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契丹人剩下这些老弱病残,找一个庇护所。

结果萧姑这一手给知县事为妾,减免那五年的奴仆籍的身份的操作,招致了从上到下的朝臣们,对契丹人的未来应该何去何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诚然,契丹人里有正儿八经为大宋效命的人,跟随王禀千里突袭黄龙府那两万契丹人,已经从契丹辅军转为了契丹正军。

而耶律斜在镇州帮助赵鼎管理契丹人,也是尽心尽力。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一个萧姑,害的不仅仅是她自己和她的孩子,还有她的族人,更是伤害了大宋现在最大的势力,军方。

赵桓手里的札子,就是来自各地汇报,与契丹人和渤海人结发的很多军卒和汉儿,选择了和离。

萧姑伤害了这些愿意接纳契丹的汉人感情。

“截止到现在,各地汇报有多少对要求和离?”赵桓头皮发麻的问道。

赵英在分类栏里点了点,说道:“各地汇报的情况,约有三万对左右。后续还有更多。”

赵桓没有在萧姑一事上,推波助澜,但是这个这么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很快就被小报们的人听说。

能让大宋皇帝震怒的事,那都不是小事!

小道消息满天飞,越传越广的流言四起。

人类生存离不开三样事物,水、事物和八卦,这等劲爆的事,很快就传的满天下都是。

最后还是李邦彦的邸报出手,将萧姑之事,做成了专栏,将前因后果讲清楚后,本来想平定风波的邸报,这次弄巧成拙,大宋人彻底炸了锅了。

陈兴的父亲,是军需押班。

这是赵桓一直在塑造的战斗英雄,结果被一个萧姑如此伤害,如此待遇,实在是让人心寒。

说什么的都有,唯独没有说大宋皇帝残暴。

反而称赞皇帝不拘泥于礼法,所作所为真性情,大快人心。

华夷之辨依旧非常浓郁的大宋,并没有觉得皇帝做的离谱。

“军婚法这件事上,朝堂上有反对的声音吗?”赵桓将手中的札子放下,对着赵英问道。

赵英在分栏里看了半天,摇头说道:“没有一本札子是持反对意见的。”

赵桓揉了揉有些胀痛的太阳穴,这种伤疤,只能用时间去愈合。

他不太愿意用个人行径,去衡量一个九百万人丁的族群,这并不公平。

难道因为杜充这个人渣,就否定军卒们的努力吗?

他也没有推波助澜,去加剧这种矛盾。

“官家,李大家的札子。”赵英眼珠子一转,看着头疼官家,计上心头。

他悄然拿出一本札子,递给了赵桓。

尚宫局是内侍省的编制,严格来说算是内廷。所以李清照的札子,都是通过内侍省来到赵桓的面前。

赵桓认真的看完了札子,脑袋终于不那么痛了。

“李大家书信里说,李世民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但现在的大宋可是有四面镜子!铜镜、古镜、人镜、国境,说我大宋安有不兴盛的道理?”赵桓乐呵呵的说道。

李清照的札子,主要是劝说赵桓不要为这件事太头疼。

一边打金国,一边发现国内的问题,以金国为镜,发现大宋问题,可以让大宋更加昌盛。

这让一直非常头疼的赵桓,太阳穴的胀痛终于轻松了几分。

而且李清照也劝说赵桓,解决这种社会问题,正是朝堂存在的意义和责任。而解决办法,就是赵桓提出的军婚法。

既然引起了坊间的广泛讨论,堵不如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讨论中来,对每条每款,邀请坊间的代表,进行阐述和解释,让律法真正走入百姓的心中。

那些各地不断完善的四老,就是很好的对象。

正好借机消除之前朝堂因为党争,导致的法不束民,民不知法的大宋窘境。

李清照还提醒了赵桓,不仅仅是军卒。

还有更多在上京路、倭国、克烈部等地做指导直道、驰道、矿山、冶炼的工匠,这些特殊从业人员,也要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情况。

赵桓仔细品了品,李清照的札子,眼前终于豁然开朗起来。

劝慰、方法、结果、扩大人群,这一系列的手段,已经充分的说明了李清照是一个合格的官员,拥有将一件坏事变成好事的能力。

而这个能力,也需要天赋啊。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阵秽鼎新,大宋永兴。】

李清照的这道札子看完,赵桓终于是深深的舒了一口气,经历过阵痛之后,大宋将会变得更好!

“李大家的这道内廷的札子,递给李太宰让他拿到外廷上讨论讨论。若是能行,让刑部的宋世卿去执行。”赵桓朱批了这道札子之后,心里隐隐约约的觉得少了些什么。

赵桓靠在椅背上,想了很久,才恍然大悟,自己少了一封诗词。

李清照之前送给了自己一首《减字花木兰·卖花担》的词,诉说相思之情,但是自己迟迟没有回应。

虽然和李清照对诗词,是一种自不量力的作死行径,但是赵桓总觉得


状态提示:第五百九十二章 这系统,还是那味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