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明月出祁连>70、易帜

有消息说金国方面准备将被掳的前任官家钦宗皇帝放其南归。

问题是金人真的退出了中原,但却与南宋方面没有任何的关系。华夏军从金人手里接收了河北和京东之地,由于惧怕严厉的清算,原来投靠金国的北齐豪族、官员也在都跟着金人跑了。实际上维系南宋各方“驱逐鞑虏,收复中原”的口号已经没了作用。随着韩世忠不敌华夏军,放弃淮东,败退到了江南,到了现在,任谁都知道南宋一朝大势已去。

华夏军得天下也并非凭借着那些文人们口头常说的“大义”,而是因为一场惨烈的兵变,青唐军在长安残暴的复仇屠城,不断遭受到南宋的文人们指责和抨击。可到了现在,当华夏军的危险真正临近的时刻,却没人再挺身而出,敢与西北兴元府那边作对了,而且选择了集体的沉默。

对于未来的前途,岳飞有些彷徨不定。

他不是一个为了所谓的忠义会把自己性命都搭进去的人,否则也不会当年在江宁带兵弃自己的恩人杜充而去。只不过官家赵构确实待他不薄,把他从一位普通的中级军官提拔为南宋最强的五军主帅之一。

“男儿马上觅封侯”,作为一个男人,对于所谓的功名利禄不动心那都是胡扯。

现在是大势已去,南宋这座破房子,就是武侯重生,也是无力回天了。岳飞不愿为这么一个腐朽的朝廷而陪葬,大丈夫身死沙场,那是宿命,作为军人,所谓功名都是靠着流血拼命所换来的。如果是面对金人,那倒也没什么可考虑的了,死则死耳,反正他是不会为了所谓的富贵荣华而投降金国,令祖宗蒙羞的。

问题是,现在所面对的却是华夏军……

这就让岳飞颇为踌躇,有些犹豫了。

可是华夏方面却不给他选择的时间,这春天刚到,华夏军的使者就到了江州,并带来了荆襄华夏军统帅李岌的一封信。

使者也不是别人,而是原来与他一起在东京留守宗泽元帅帐下共事的于鹏。

于鹏受杜充排挤,在宗泽死后,干脆投到了洛阳方面翟进的帐下,如今却自告奋勇,当起了华夏军的说客。

“于经制这些年来可好?”岳飞倒是没有为难这位老熟人,还是亲自出面接待了于鹏,不过称呼还是用的当初在宗泽元帅府的官职。

“还算凑合,我目前在邓州任通判,倒是没有岳元帅如今风光,岳兄现在也算是大名鼎鼎了。”于鹏说道,“某奉李元帅之命,这回只是跑腿送信,不做说客。”

岳飞笑了笑,不做说客要你来干什么?要送信派俩亲兵过来就行。只不过他现在心思沉稳,看破也不说破,笑着从于鹏手里接过了李岌的亲笔书信。

李岌的信里倒还真没提劝降之事,反而是提到了当年李岘赠他佩刀一事:“……皇兄生前偿言,我华夏一族,当同心对外,则天下永无敌手矣。手足相残,乃是莫大的不幸,手中之刀,尽可能也避免加之同胞之身。兄长当年将佩刀赠与将军,可见对将军之器重,曾言将军日后必为国之栋梁也。如今将军有如此成就,可见皇兄当初眼光不差,所言非虚。如今临安一朝,只是苟延残喘,不知进取,落到如此境地,也是咎由自取。……他日若能与将军携手,为华夏开疆拓地,共登凌烟,实乃幸事也!”

岳飞看完信,然后小心地收了起来,这才看向于鹏:“听闻华夏军的火器很厉害啊?”

于鹏摇了摇头道:“元帅只看得表面,华夏军火器之威很强确实不假,但是真正厉害的却是治政和生产。某所在的南阳之地,土地虽然丰沃,若在过去,在荆襄一带养活十万兵马都已经是极限,民众叫苦连天。但是现在,某要说仅南阳一带的出产,就足以养活华夏荆襄军近四十万大军,元帅信是不信?”

岳飞眯着眼:“华夏在荆襄真有四十万军马?”

“这是自然,于某如说假话,不若猪狗。元帅不信,到时某家领你走一遭便是。”于鹏说这话的时候挺了挺腰杆,这也是让他感到很自豪的事情。

“那川峡四路每年出产的粮食呢?”岳飞想了一下,却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西北、中原已经有三年时间没有从川峡四路往外调运粮草了。蜀中所出,一部分供应在滇黔开拓军屯所需,一部分……说来元帅可能不信,都用来饲养猪羊鸡鸭了。这荆襄军的肉食供应,每年倒是有一小半来自于蜀地的补充。”于鹏笑呵呵的回答说,“华夏军中,平日三天一顿肉食,而到了战时,每日都有一餐肉食,这是规制。”

岳飞听了后睁大了双眼,他不相信华夏方面的物质供应会有如此充足。江南鱼米之乡,物产是整个天下最为丰富的地方,可是他的部队,每十天能保证有一餐肉食就已经十分困难了。这于鹏所说,犹如梦话。

只听于鹏继续说道:“皇后仁慈,还有先皇的遗愿,不忍见同胞骨肉相残,这才尽可能地提前作一些劝说工作……当然,一切决定,还得由元帅你来定夺。不瞒您说,刘正彦和杨沂中两人已经答应将于月内反正。以宋军的装备,是打不过华夏这边的,徒增死伤而已,这是元帅最后的机会……”

……

送走了于鹏,岳飞还是难以做出最后的决断。

不过,在这之后,他显然是有些动摇了,开始单独与手下的将领们商量,试探着他们的看法和态度。

到得三月底,各方的交流也愈加频繁。根据情


状态提示:70、易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