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皇叔!
站在中间的男子,大约是三十五、六,身长七尺,体型较瘦,细眼长髯,面色稍白。头顶高山冠,身穿黑金盔,给人感觉是气宇轩昂、威武异常。
此人正是三国的主角之一――魏国的创始人曹操。
在曹操的左侧,站着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子。
此人看上去比曹操要年轻一些,身披褐甲,头戴军盔,面色英朗,背上披着一条蓝色披风。
他就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将,魏国的开国元勋――夏侯。
夏侯,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夏侯渊的族兄。
此人勇猛善战,十四岁时有人羞辱其师,他便将那人直接杀死,少年时便以勇气闻名于乡里。
在曹操举兵讨伐黄巾军时,他就跟其左右,是曹操最早的将领之一。
后来,在与吕布军交战时,他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变成一位独眼将军。
但此时的夏侯,还尚未参加吕布攻坚战(由于吕布已死,在这历史线上很可能已经遇不到了),所以他的双目仍完好无损,并未成为历史上的“盲夏侯”。
在宫门外一站就是大半个时辰,小皇帝却迟迟没有现身。性情刚烈的夏侯难免有些焦躁,一脸不悦的抱怨道:
“都这么久了还不出来?主公,要不要我进去催一催啊?”
闻言,曹操摇头回道:“不得造次!你要是不想等,就去城外候着,莫在这里添乱。”
听主公这么一讲,夏侯只得悻悻的闭上了嘴。可还安静了不到三秒,就听他又张口说道:
“主公,有件事我一直都想不明白。咱们在东郡与黑山贼的战斗正值关键,您却突然鸣金收兵,跑到这里来陪小皇帝打猎,这、这到底是何缘故啊?”
见夏侯问起此事,曹操并未急于答复,而是带着一脸高深莫测的笑容,转过头朝他右侧的文官男子说道:
“荀司马,元让所问之事,你如何看待啊?”
曹操口中的荀司马,年纪在三十左右。
此人身材伟岸,面相清秀,头戴一顶远游冠,身穿紫色朝服,举止优雅,谈吐自若。骨子里透着一股雅儒之息,绝对是位标准的美男子。
若靠近细闻,此人身上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给人感觉是喷了香水一般。
在东汉年间,会这般“打扮”自己的男子并不多见,此人就是被后人誉为“王佐之才”的三国名将――荀。
荀,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也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他这一生对曹操的贡献是非常之大:
在战略方面,他为曹操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
在战术上,无论是面对吕布、袁绍还是后来的刘表和孙权,他都献出过非常高明的计策,帮助曹操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强敌;
在政治上,他还为曹操举荐了无数人才,像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人都是荀推举给曹操的。
所以,此人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均有建树,说他是“王佐之才”,真的是毫不为过。
而早期的荀,原本是在袁绍手下做事的。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发现袁绍并非他心中明君,便在不久前转投到了曹操的麾下。
见荀来投,曹操心中大喜,一见面就称对方为“吾之子房”,并命其为别部司马,秩比千石。
由于这次冬狩格外重要,所以曹操将荀也带在了身边。
没想到曹操突然将问题抛给了自己,荀先是愣了一下。
但很快他就猜到,主公可能是想借机考验自己一番。
毕竟他才刚刚加入曹军两个月,君臣之间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有此测试也属正常。
因此,在短暂的思量过后,就听荀张口回道:
“依我之见,主公舍弃东郡一战,转而陪圣上冬狩,看似荒谬,但实则高明,乃是一招极具远见之策。”
此话一出,就见曹操颔首微笑,眼中也闪过了一丝赞赏之色。
可站在一旁的夏侯却是一脸的懵圈,完全不明白此举高明在哪,面带困惑的问道:
“荀司马,你能不能说得再明白一些?什么高明、远见的,我怎么看不出来啊?”
“夏侯校尉(此时的夏侯正任职折冲校尉),如今天下大乱,汉室岌岌可危。想要匡扶汉室,令天下重归一统,最高明之法便是奉天子以令诸侯。早在几个月前,主公传书圣上,邀其去许田围猎,理应就是在为此筹谋。”
“奉天子以令诸侯?”夏侯似懂非懂的重复了一句。
“没错!”荀一边点头一边讲道:
“汉室皇族虽已没落,但再怎么说他也是天之骄子。若以圣上的名义来行使权力,做起事来定会顺畅许多。若将军还不明白,可以想想之前的董卓,他就是很好的例子。”
“哦,是这样啊……哎?那董老贼最后不也被人推翻了么?这法子未必好使啊?”
“董卓覆灭,归根到底是因为他的暴政,他若能稍微收敛一些,真未必会走上灭亡。”
说到这儿,就见荀侧着脑袋望了曹操一眼,口中继续说道:
“而咱们的主公乃是汉室忠臣,绝无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的,所以无需为此担忧。”
本以为讲完“奉天子令诸侯”之事,夏侯就会安静下来。
可没想到不过几息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