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
朱武对于太上皇不立康王为太子并不感到惊讶,这事情岂是武将可以干预的,这是乾纲独断的事情。当初汉王之所以抛出来这个条件,就没有打算实现,只是为了麻痹太上皇赵佶。没有想到这个太上皇为了重新夺回皇位开出来那么优厚的条件,只不过有一点他也不解,为什么非得送四个帝姬过去,有必要么?
向子韶说道:“该我做的事情,我都做好了,希望汉王不要食言。”
“放心吧,汉王很看好您的,答应您的一定会办到。”
向子韶出卖了太上皇赵佶,因为他知道官家是绝对不会交出皇位的,除非逼宫,可是汉王既然逼宫了,就可以顺利称帝,为什么要把皇位拱手让给太上皇呢?时机不成熟,那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先立一个儿皇帝,然后再铲除异己,最终实现禅让。
未来大宋江山是保不住了,皇位注定是汉王的,既然这样,还不如提前效忠。向家的荣耀来源于向太后,说白了只要成为皇亲国戚,保住向家的财富就可以了,至于谁当皇帝,还真的不是向子韶考虑的事情。
官家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不仅赔偿五百万贯,还要割让河间府,中山府,太原府,金军兴师动众,损兵折将都没有打下来的城池,确要拱手相让。这绝对是朝廷的耻辱,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群情汹汹,社会反应极其不好。
官家签下的条约,太上皇不承认,不承认不说,还号召天下有志之士去为参加河间府,中山府,太原府保卫战,号召天下军队为三座军事重镇解围。
报纸上刊登了太上皇赵佶亲自署名的文章,指出金军北撤并非因为丧权辱国的条约,而是因为汉王率领大军英勇作战。现在官家解除汉王兵权,将汉王软禁到恽王府,把恽王妃强加于汉王,等于是自断臂膀,自毁长城。一旦汉王出事,金军必然南下,那时候天下危矣。为了天下苍生,为了江山社稷,请官家释放汉王,把兵权交还给汉王,让汉王给河间府,中山府,太原府去解围。有汉王在,,天下太平,金军不敢南下。没有汉王率军抗敌,金军南下,朝廷覆亡。
这篇文章可以说一颗重磅炸弹,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反响极其不好,太学生们开始游行,呼吁官家释放汉王,把军权交给汉王。
现在老百姓才算是明白,之前所谓的鸠占鹊巢,只不过是官家在给汉王抹黑,汉王才是救世主,有汉王在天下太平,没有汉王在天下大乱。
老百姓是被金军打怕了,生怕金军再度杀来,因此开始呼吁官家把兵权交给汉王。当然这背后有人推波助澜,这就一点点的动摇了大宋根基,可惜的是,没有人能够阻止事态的蔓延,逐渐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
大宋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被撕下来了,父子相争,为了皇位,父子反目成仇,太上皇和官家开始争夺皇位。这些只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可是汉王复出,事关江山社稷安危,老百姓不能不上心,不能去去争取。
老百姓只是说说而已,只是反应人心向背,实际上是什么都改变不了。可是军队就不一样了,无数的军队开始呼吁去为河间府,中山府,太原府解围,主动请缨参战。
官家赵桓怒不可遏,没有想到太上皇竟然无耻之尤,在金军南下的时候甩锅给自己,现在金军撤退了,又想夺回皇位,史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现在皇位既然已经是自己的了,官家赵桓是绝对不会把皇位拱手相让的,皇权之争,父子之争,在这个时候,没有了什么父子亲情,只有残酷无比的皇权之争。
不知道为什么,官员们的态度诡异了起来,这点让宋钦宗赵桓大为恼火,不过他也知道大部分官员都是太上皇提拔上来的,不忠于自己也可以理解。
反击,必须要反击,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官家赵桓几乎没有几个可以相信之人,最终还得和国丈郑居中商量。
赵桓拿着报纸冲着郑居中咆哮道:“看见没有,无耻之尤,太上皇真的是卑鄙无耻,竟然觊觎朕的皇位,你说应该怎么办?”
我去,你们父子相争,我一个外人怎么插嘴,总不能让你杀掉太上皇吧,那样的话,我的命也就保不住了。郑居中心中不满,可是嘴上却不敢那么说,他沉思片刻之后说道:“陛下,关于太上皇的论调,您完全可以不理会,毕竟大义是在你这边的,天下黎民百姓,文武官员都是忠于您的,太上皇只不过是自讨没趣。”
“那有那么简单呀!太上皇把这件事情上升到社稷的存亡之上,天下百姓不关心谁当皇帝,天下文人也不关心谁当皇帝,只要是赵家江山就好。他们更关心的是天下安危,好像不按照太上皇说的去做,江山就会保不住,社稷就会沦陷,这才是最致命的,不理会是绝对不行的。”
宋钦宗赵桓知道,虽然大义在自己这边,可是大部分官员都是前朝旧臣,虽然不至于背叛自己,可是一旦太上皇占据舆论的制高点,那么就会一点点的蚕食自己的权威,那么皇位更替也不是没有可能。
“反击,必须要反击,没有反击的话,局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