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最终还是兀刺海城先打起的,六万大军分成三个层次攻城,面对排山倒海般进攻的西辽大军,拓跋珪茨还是犯下了最愚蠢的错误,虽然准备了充足准备,可是对于西辽军队竟然一无所知,就更加别提西辽军作战风格,攻城套路了。
西辽军进攻的时候,看上去气势汹汹,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攻势如潮,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冲杀过去,在距离城头一百步距离的时候,开始疯狂地用骑射压制城投的受军。
不得不承认,西辽大军的骑射水平远远超过西夏军队,和金军相比都不逊于对方,这次的骑射弓箭西辽独有的一种,要知道距离城池一百步要朝上抛射,这比平地里射出去两百步还要消耗力量,难度是很大的,可是西辽军却得心应手,密密麻麻的箭矢丫的城头西夏军喘不过气来,一点反击的力量都没樱
眼见城头被压的喘不过气来,在这个时候,那个大的吓饶攻城锤缓缓地推向战场,在拓跋珪茨看来,只要攻城锤冲到城下,那么兀刺海城就会被攻克,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毫不迟疑地发出了求救信号。
原来早就约定好的,一旦发射求救信号,黑山威福军司的三万骑兵就会杀过来救援,而兀刺海城内的受军也会杀出来。这样是五万对阵六万,也吃不了多少亏,只要是能够抗住第一轮西辽军的进攻,那么就全军撤回成内,等待汉军的援军过来,里应外合一举吃掉西辽军。
可是,面对西辽军的重压,拓跋珪茨这个家伙只想到求援了,却没有想到全军杀出去,他觉得西辽军队太强大了,一旦出城那么兀刺海城就守不住了。以现在西辽大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来看,一旦兀刺海城丢掉了,那么五万西夏军队会被六万西辽大军给吃掉。
战场上最终决定胜负的,往往不是兵力的多少,而是战斗力,是谋略。要不然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了东晋八万能够战胜前秦九十七万大军,赤壁之实战曹操八十三万被孙刘联军几万人杀的大败。辽国和金国决定性的那场战役,辽国七十万大军被金军杀的大败。
现在西辽军不仅比西夏军多一万,而且战斗力要强出去很多,这样把拓跋珪茨给吓住了,这个拓跋部未来的部落头领典型的西夏贵族特征,擅打顺风球,在逆风下就会被吓破胆。
黑山威福军司的三万骑兵在看到信号之后,就全军出动,可是一出来就遭到了五万五千西辽大军的包围。
中了埋伏的西夏骑兵刚开始还不紧张,觉得很快兀刺海城的援军就会杀过来,可是在交上手才发现上当了,压根就没有援军,面对骁勇善战的西辽大军袭击,这支西夏骑兵最终没有坚持住,开始四处突击,想要突破西辽大军的包围。
围三缺一,西辽大军这一战没有想过要歼灭多少西夏军队,只是要拿下兀刺海城,因此对于西夏骑兵的突围并没有强行追击,最终歼灭一万西夏军队,然后开始围困兀刺海城。
逃走,这支倒霉的黑山威福军司的骑兵在回归的路上遭遇到了强大的汉军袭击,其中还有武装到牙齿的汉王骑,又是一场血战。
汉王骑居中,三万龙卫军从侧翼包抄,不到一个时辰,两万西夏骑兵全军覆没,而这一战龙卫军伤亡不足一千,汉王骑几乎是零伤亡。这主要是和西夏骑兵之前陷入苦战,被西辽军吓破胆有关系。
在西夏战神晋王李察哥战败被俘,西夏皇帝李乾顺战败被俘之后,西夏已经是元气大伤,早就不如从前了,号称还有二十万大军,实际上战斗力下滑的力还。最最有战斗力的是米利部的勇士,可惜他们选择背叛西夏投靠汉国。
灭掉了黑山威福军司的骑兵之后,萧干下令朝下一个目标靠拢,在西辽军队逼近兴庆府之前,是不能灭掉西辽军的。况且还要等折可求拿下云州之后,大军会合,否则很难拿下西夏的。
西夏是一个全民皆兵的过渡,民风彪悍,在面临危急存亡的时刻,会迸发出极强战斗的,想要灭掉这个国家伤亡会是巨大的,那也不符合汉国利益。这一战,不是要占领西夏,而是要清理反对皇太后耶律南仙的势力,要让这个女人彻底的掌控西夏。做到铁板一块,至于什么时候把西夏并入汉国版图,那一定是灭掉金国之后的事情,最起码现在不会。
兀刺海城被团团围住之后,拓跋珪茨就知道完蛋了,黑山威福军司的三万骑兵被歼灭了,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援军的话,兀刺海城是百分百守不住的,可在这个时候,哪里还有援军呢?
守城呗,一旦被攻克之后,那悲惨的命运不用。
团团围住之后,耶律夷列并没有立刻下令攻城,而是让士兵喊话,告诉对方一旦城破之后,就会屠城,大人孩一个不留。这是西辽在西北横扫万里的法宝,给敌人最大的心理震慑力,然后在攻城的时候会按照围三缺一的打法,逼迫吓破胆的守城军会选择出逃,而不是死守。
后世的蒙古也学会了这一招,当然了遇到负隅顽抗的受军,那一旦城破百分百屠城,因为没有真正屠城的震慑力,是很难让敌人吓破胆的。蒙古就是依靠强大的骑兵,让人吓破胆的屠城,才横扫万里,一直杀到莱茵河畔,险些灭掉整个欧洲的。
吓破胆,拓跋珪茨这个二十岁出头的拓跋氏少主真的是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