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武之战,占据骑兵、旷野优势的魏军竟然出人意料的战败了,冉闵无奈,只能命令冉恪死守阳武城,戴罪立功,与城共存亡。
而得到这一捷报,桓温又派遣孙盛去攻取固山,打算切断陈留与大梁之间的联系,顺便断了冉闵统筹全局的能力,但冉闵一眼就看出了桓温的战略意图,又派遣索超率军前往固山。
同时,为了保险起见,冉闵又命令大梁派遣一支万人的军队前往固山。
冉闵已经意识到,固山这个小地方,将会成为魏晋两军的必争之地。
但让冉闵万万没想到的是,统兵出征的将军竟然是大将军、常山郡公董匡!
“是谁让大将军出战的?”冉闵在中军大帐气急败坏地道。
秦牧上前叹了口气说道:“陛下息怒。臣听说是大将军执意要出战。大将军颐养多年,未曾一战,难免会不甘寂寞啊。”
“混账东西!”冉闵咬牙切齿地道:“李农、崔皓他们怎么能不阻止他?万一大将军出了什么差池,你让朕怎么跟皇后交代?怎么跟朕已故的父亲交代?我大魏又不是无将可用,怎么能让大将军这般的国之柱石出战?”
这时,身边的荀稷愣了一下道:“陛下,事情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吧?大将军不善进取,但是工于守成,据我所知,大将军的防御战打得极好,曾以五千人守一座小小的无终城,面对鲜卑人三万兵众的进攻还守了三个月之久呢!”
“你以为朕是在危言耸听吗?”
冉闵沉声道:“此一时,彼一时。你们可曾知道,大将军在年轻时,路遇一算命先生,算命先生给他算过了,说大将军这一生遇不得一个固字,遇固则亡!”
“这……陛下,算命之道,未免会有些骇人听闻的。”
闻言,冉闵冷着脸,不知道在想什么。
孙盛出身魏晋名门太原孙氏,高祖孙资为三国时曹魏重臣;曾祖孙宏官至南阳太守;祖父孙楚颇有文名,晋惠帝时官至冯翊太守。
孙盛父亲孙恂官至颍川太守,后来在郡中遭遇贼人,被杀害。
孙盛十岁时,为躲避动乱而南渡至江南。
他成年后,很是博学,善于清谈。
孙盛最初担任佐着作郎,因家中贫穷而母亲年迈,向朝廷请求让自己治理小县,被外任补授浏阳县令。
后被太守陶侃请为参军,陶侃逝世后,征西将军庾亮接替他镇守武昌,举荐孙盛为征西主薄,转任参军。
庾亮逝世后,其弟庾翼接替他出镇武昌,任命孙盛为安西将军谘议参军,不久后改任廷尉正。
适逢安西将军桓温接替逝世的庾翼出镇荆州,留任孙盛为参军。
公元346年(永和二年)十一月,桓温率益州刺史周抚与南郡太守、谯王司马无忌讨伐成汉,孙盛随军出征。
次年三月,桓温抵达彭模,采纳袁乔建议,留孙盛与周抚子周楚率领瘦弱的士兵守卫辎重,桓温亲自统率步兵直接开赴成都。
不久后成汉皇帝李势的叔父、右卫将军李福忽然率军数千攻打彭模,众人都很惊恐。孙盛部署诸将全力抵抗,将李福军击败使其逃走。
同年,成汉灭亡,孙盛因功被赐爵为安怀县侯,升任桓温的征西大将军从事中郎。
此时孙盛已经率领晋军三万人赶到固山,但尾随而来的还有索超的八千铁骑兵。
“传令下去,各部就地扎营,屯于固山山麓,不得出战。”
听到孙盛这般命令,麾下的将领都表示十分的不解。
一个部将出声询问道:“将军,魏军的兵力明显少于我军。为何不趁魏军立足未稳之际,趁机进攻,反而还将固山让给他们?”
孙盛摸着自己的胡须,笑着说道:“固山已经成了一个死地,占着,就会有更多的魏军源源不断地赶来。而赶来的魏军都是铁骑兵,旷野作战,我军未必能占到多少便宜。”
“可是,将军,我听说阳武一战,周抚将军以步兵方阵胜了魏军的骑兵,我们何不能如此?”
“不行啊。固山的地势不允许,固山没有一望无际的旷野,左右都是山涧,都是小溪,不利于骑兵的纵横驰骋,也不利于我步兵方阵的展开。”
孙盛决定采取守势,索超也当仁不让,进入固山安营扎寨,建造大量的工事,埋下鹿角,把自己的营垒打造得十分的坚固。
就在固山的魏晋两军对峙起来的时候,董匡也带着一万魏军赶到了固山。
索超幽幽地叹了口气说道:“大将军何以亲赴险地?”
“哈哈。索将军说笑了,还有什么险地不险地的,固山距离大梁不足八十里,而晋军又在进攻阳武城,固山、阳武一破,大梁亦是岌岌可危的,所以说这大梁又何尝不是险地呢?”
看着董匡笑吟吟的模样,索超真的是很无奈:“大将军,末将适才已经接到陛下的口谕,他命你我二人守住这固山,必要之时,也可以舍弃这固山往大梁而去,不必死守。”
“唉!陛下还是可怜我这把老骨头啊!”董匡摇了摇头,说道:“索将军,固山对于我大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固山是大梁的最后一道屏障,固山若失,大梁就岌岌可危了!老夫虽然多年未战,但对于防御之战还是十分熟悉的。”
“末将当唯大将军之命是从。”
“好。”董匡微微颔首道:“索将军,老夫认为晋军可能会于今夜劫营,这固山地势险要,西北一隅不必派遣太多的兵马驻防,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