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军事历史>明帝国的崛起>第两百四十八章 凭吊

张昭并不知道他对兵役的改革即将面临的阻力,也不知道王六小姐的想法。八月二十五日,他率新军卫接手灵州的防务。

随后,前往九十多里外的宁夏城拜访宁夏巡抚赵言信、宁夏镇总兵郭璘。相谈甚欢。

他和郭总兵相熟。之前七月份在韦州城中开军议,还聊过几句。而郭璘很清楚张昭将来的份量,对其斩首一万四千余也是很佩服,没有摆什么宿将的架子。

西北这里的边将,基本都是一刀一枪的拼出来的。不可否认有世袭的卫指挥使,像张昭印象不错的榆林卫指挥使姜汉就是世袭。但做到都指挥、总兵这一级的都有真本事。

而赵言信与李东阳有旧谊,对这颗冉冉升起的大明将星感官还不错。

此时还没到明末时那样,纯粹的以文官为大帅、督师,武将居于其下。张昭得授“新秦伯”,至少在面子上,巡抚们会维持和睦。

当然,要说对张昭多么尊敬,那是没有的。文官们现在连英国公张懋的俸禄都敢克扣,哪怕张昭这个新鲜出炉的伯爷?

晚间时分,宁夏镇的监军来拜会张昭。他在宫中有些门道,知道张昭深得陈宽、萧敬等宫中大佬的看重。

料理完这些官面上的事情,张昭返回富庶的灵州城。期间,又有附近的灵州卫、各堡、寨的守备、游击将军、参将、副总兵等来拜见。张昭这里再一次门庭若市。

耽搁数日后,九月初六,张昭率领王武、庞泰等亲卫以及韩瓒、骑兵连前往花马池。

新一期的邸报已经抵达,刊登了三边总督史琳的奏章。还有围绕此事的言官奏章。朝廷上估计在争论。张昭的奏章要比史总督晚十天发出的。

奏章内容自然比史总督更进一步,要求在西北的固原镇进行试点。现在还没有回音。

趁着这个空隙时间,他到花马池凭吊都指挥王泰。同时,新兵训练结束的新兵二团,由孙启栋、冯无忌率领着沿边墙西来,会在花马池和他汇合。

而新军卫的事务,招募由陈康、方贯两个去完成。方贯因功升职,实授百户。陈康则是功过相抵,还是副百户。新军卫目前架构略作调整,将“新兵百户”改为“副百户”。

训练由吴臣、刘二狗、李逍遥、赵辰等人负责。张昭这里只管训练进度、计划审批。因为训练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比如:肉食、米面、药材、弹药、枪械。

这要由后勤部门调配。

半个月前,都督周豫和张安在红城堡拜访张昭时,周豫说起都指挥王泰在花马池殉国的事迹。这些消息,周豫这种老油条自然比张昭灵通。

张昭打听过,王泰是西北的军中世家,其后人都有叔伯照顾,他派人送了二百两银子给王泰的遗孀、儿子,便没有去特殊的关照。同时,心中起了凭吊之意。

有些人,不应当被遗忘的。特别是在胜利后。

灵州去往花马池不过两百余里。张昭等人一路骑马前行,于九月十日抵达。

花马池新任的参将是参将、都指挥刘雄。此公之前在延绥镇任职。调到花马池这个危险之地驻守,自然是要官升一级。

“张相公…”

刘雄带着几十名亲卫骑兵在花马池外十里迎着张昭一行,客气的见礼。

张昭的亲卫本来只有一个排40人,战后抽调一批老兵补充进来,组建一个警卫连。他带在身边的通常是40人。一个个穿着土布军装,背着燧发枪,精神十足。一看就知道是精锐。

当然,他们都是骑马的步兵。

跟着张昭的还有韩瓒的骑兵连。这才是马上作战的骑士。目前韩瓒才招到80人,算上韦州大捷幸存的20名士卒,只有100人。张昭给骑兵连的满额是加强连的编制,共200人。

林同作为斥候队的队长,副百户,亦跟在队伍中。

这次来花马池,差不多算是骑兵连的一次拉练。

张昭和都指挥刘雄客气几句,两军汇合在一起,往花马池而去。张昭问道:“刘参将,新军卫的新兵二团到了吗?”

“回张相公的话,他们已经派人来拿着文书来通知。大约在今天下午时抵达。”

刘雄一身甲胄,骑着马跟在张昭身边,显得颇为恭敬。

张昭目前还没有被朝廷册封为“新秦伯”,所以众将基本都是跟着新军卫上下讨口彩,以“相公”称呼之。

张昭点点头,在巍峨的明长城面前略作停留。吩咐道:“带我去王都指挥殉国的地方看看吧。”

此时随着总督府一声令下,花马池、小盐池、韦州、萌城一带都在用水泥修筑城墙,堡、寨。花马池屡次被鞑靼人打破,到处都有民夫、工匠在修缮城墙,不下四五千人。

刘雄步行着,将张昭一行人带到花马池城东南角一座被破坏的石堡前,低声道:“张相公,这里就是王都指挥的殉国之地。从石堡的痕迹看,鞑子是先用投石机轰击,再用攻城车攻进去的。王都指挥麾下剩余的数百人全部战死。”

张昭、王武、庞泰、韩瓒、林同跟着刘雄走进石堡中,里面随处可见大片干涸的血迹。

刘雄讲解道:“据闻,鞑靼的可汗小王子曾经在开战前招降过,但是被王都指挥拒绝。他麾下的五千人全部战死,无一幸存。尸首全部都被鞑靼人埋在城外的坑中。”

张昭仰望着阴森的石堡,注视着墙壁上斑驳的血迹,仿佛还能听见当日王泰等人宁死不屈的厮杀声。这是民族


状态提示:第两百四十八章 凭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